浅谈中考数学复习策略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6期   作者:胡佼佼
[导读] 中考数学的命题是命题组教师与教科院数学教研员的职责,而解数学中考题则是每个考生的任务.本文将透过真题研究命题特点,浅谈初三数学老师如何指导考生更高效地展开复习,积极迎接中考.

        胡佼佼
        怀化市迎丰中学
        
        摘要:中考数学的命题是命题组教师与教科院数学教研员的职责,而解数学中考题则是每个考生的任务.本文将透过真题研究命题特点,浅谈初三数学老师如何指导考生更高效地展开复习,积极迎接中考.
        
        关键词:中考 真题 数学 复习

        初三学生数学总复习可谓是“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尤其受疫情常态化的影响,做为毕业班的数学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更加高效地展开复习,从而达到“学得好、考得好、得高分”这一目的则显得尤为迫切!
一、关于总复习的前期准备
(一)研究双标,立足课本
        1.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总复习之前,首先需要仔细研读《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及《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指导丛书----数学》,才能依据课标与考标制定的内容,整合数学课本中多而杂的知识点,使其系统化.
        2.虽然中考试题千变万化,有难有易,深浅结合,但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策略也是不变的,同时题目仍以基础为主,其中有些是课本例题改造的,有些是课本习题的引申、变式,因此脱离课本谈复习是不科学的.
(二)研究真题,把握考点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总复习前应关注以下几点:
1.了解试卷的基本结构.
2.明确试卷的难易程度.
3.知道试题的分布比例.
4.把握试卷的命题特点.
(三)研究学情,制定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在指导学生进入总复习之前还需根据所教学生的情况合理地制定总复习计划.这份复习计划应该有别于开学初的《学科教学计划》,它可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分几轮展开复习,复习的每一阶段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
        2.每月、每周、每天的教学进度安排.
        3.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要求.
        4.实现上述目标与要求的具体措施.
        二、关于复习中的几点建议
(一)落实四基,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考标》中考试指导思想明确指出数学学业考试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双基”的结果和过程的评价,而本文中的“四基”,就是在“双基”之上强调了“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性.
        (二)围绕重点,专题复习,提高能力
        在第一阶段复习完之后,安排专题训练可以使知识系统化,练习系列化,专题规律化,以提升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三)抓住考点,模拟测试,训练技巧
        1.心态调整
        以平常心面对考试,永远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题目简单会做不能大意,题目难不会做也不用胆怯.
        2.生物钟调整
        在模拟训练时,可将数学模拟测试的时间安排在下午2点半到4点半之间.因为数学课大都集中在上午,中考正值酷暑,下午考试,学生往往昏昏欲睡,因此在平时模拟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将学生的生物钟兴奋点过渡到下午这一时段.
        3.学会审题
        审题出错,只能是“提笔千言,离题万里”.那么,如何审题,如何有效的审题呢?我认为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1.抓住关键字词;2.学会读图识表;3.把握数量关系;4.明确问题所在;5.找到未知与已知的联系.
        4.小题巧做
        对于客观题需要注意的是小题不必大做,那么如何巧做小题呢?
        (1)选择题具有题目小巧,答案简明;适应性强,解法灵活;概念性强、知识覆盖面宽等特征,它有利于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强化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在解选择题时应该突出一个“选”字,依据题目的具体特点,灵活、巧妙、快速地选择解法,以便快速智取,这是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
        选择题的方法大致有:直接法、特例法、代入法、排除法、图像法、极限法、估算法等.
        (2)填空题作为一种中考必考题型,与选择题相比,没有选项,不能借助相关信息,解答思路类似于一些解答题,但不必写出具体解答过程,因此也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与技巧性.
        在解填空题则需做到:审题要细、运算要快、变形要稳、答案要全、解题要活等.
        填空题的基本解题方法一般有:直接法、特殊值法、数形结合法、等价转换法、构造法等.
        而以上这些方法必须结合具体题目加以讲解,对于习题的选择,我的建议是以近年来的中考数学真题为载体,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熟悉真题题型,将所谓的技巧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在此不多作赘述.
        5.大题小做
        针对大题综合题,可以将大题拆分,找到知识的生长点,化整为零,化大为小,化难为易.
        (四)针对错题,分析错因,各个击破
        常有学生和家长面对考试丢分,概以“粗心”为由,不以为意,不去深究.实际上,“粗心”本身就是知识点记忆不牢、理解不深、审题不细、思路不清、掌握不佳、运用不活的表现,需引起足够重视.
        1.分析错因,整合分类
(1)第一类错因----深感遗憾之错
(2)第二类错因----似是而非之错
(3)第三类错因----无能为力之错
        2.对症下药,各个击破
        (1)药方一:要消除遗憾,首先要造成遗憾的原因.
        在复习讲评试卷之前,我都会让学生自己浏览试卷中的错题,想一想有没有会做的题却失误了的,此时很多学生往往表现出捶足顿胸之态,可让其找出造成遗憾的原因,再自行纠错,争取做到该拿的分一分不丢.
        (2)药方二:弄懂“是非”,题不二错.
        “似是而非”之错是学生记忆不牢、理解不深、思路不清、运用不活的内容,可通过梳理概念、分析思路、举一反三、变式拓展等途径让学生真正掌握,争取做到题不二错.
        (3)药方三:面向全体学生,分层制定目标
        对于优等生,通过后续复习、强化训练,使其掌握解此类题的规律方法,达到化无为到有为.
        对于中等生,做到基础题不丢分,稍难题多拿分,压轴题不放弃不抛弃.
        对于学困生,建议其直接放弃太难与综合性太强的题目,集中时间精力专攻基础题,争取做到会做的题全部做对.
           
        参考文献:
1.叶尧城,向鹤梅.2002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100-146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丛书编写组.2019年2月.《考向标·毕业学业考试指导----数学》.1-4页.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张奠宙,郑振初.2011年10月.《“四基”数学模块教学的构建----兼谈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教育学报第20期第5卷.16-19页
4.王金战,刘东升,余中华.2011年.《初中版----数学是怎样学好的》.96-106页.吉林教育出版社
5.傅世球.2003年12月.《数学解题激活策略》.24-30页.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