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6期   作者:东知布
[导读]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策略与方法包含:确立多元智能培养目标,引领数学教学设计与过程的改革,设计与组织多种学习实践
        东知布
        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寄宿制民族小学
        摘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策略与方法包含:确立多元智能培养目标,引领数学教学设计与过程的改革,设计与组织多种学习实践,促进多元智能的发展,树立“一个都不能差”的教育质量观,改革课堂教学,关注每个学生多元智能的短板,加以指导并创造机会,消除短板效应,采用赏识教育原则,善于发现与肯定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与闪光点。
关键词:多元智能;小学数学教学;教学策略和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字的敏感度,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运算力,这正符合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小学数学教学要结合生活经验,将数学运算放入真实的生活中,为学生创造观察、实践和探索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
一、转变教学态度,提升教学理念,创设以生为本的多元智能课堂教学氛围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扮演着听众的角色,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和任务        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所以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态度,在课堂中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之进行平等的交流,共同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同时,由于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与客观性都极强的课程,小学生的各项智能发展还不完善,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还不高,学习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指导。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有效统一的双边活动。教师在了解、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画、做、想等各种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帮助他们排除困难,进行各项探究活动与实践,从而以优势智能促进弱势智能,让学生全面与个性和谐发展。
二、转变教学目标,用多元智能理论理解和决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贯穿于教学活动的灵魂。传统的教学目标“重知识轻智慧,重结果轻过程,重能力轻价值传播”,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教育目标进行反思,创建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富有个性的创造性人才为目的的开放性和开发性的教育目标[2]。多元智能理论追求的教学目标,对我们进行教学目标的决策,无论从内涵上,还是从方法上都具有丰富而有价值的启发。因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的目标,从“传授知识向培育人才”方向转变,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有意义的数学。新课程的改革让小学数学的课程内容更加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中加重了探索性知识和问题解决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内容,为学生布置具有意义的探索性课题,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三、转变教学方式,用多元智能理论构建课堂教学环节
(一) 导入多元形象
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实施的起始部分,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步骤。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导入思路:以九大智能类型作为学生理解事物的起点,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发学生思考。

这样,画画与折纸剪纸不再只出现美术课堂,讲故事也不再是语文老师的专利,在数学课,教师可以根据所教内容选用学生喜欢的方式,用多元化的导入方式使课堂一开始就充满乐趣,增加了教学成功的概率。(二) 教法多元灵动
一旦兴趣被激发起来,接下来教师就要多维度、多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精心灵动的教学设计,不仅能让学生乐学、好学,而且可以优化学习方式,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如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将学生空间智能、言语智能和逻辑智能有机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大课堂的知识密度,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问题教学”和“体验式教学”也是数学课堂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 学法多元动态
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对策是开发学生潜能,使不同智能结构的学生都能有效的进行学习,这就意味着不同智能结构的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因此在小学数学中因注重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多元化,让不同的学生运用有效的喜爱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菜单式探究学习方式,体验式学习方式等等。
(四) 作业多元高效
作业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小学传统的数学作业毫不例外用习题的方式来呈现,全班学生做同样难度和类型的作业。不仅形式单一,不能反映出学生认识事物的不同方式,也不能反应出学生能力的个体的差异,以致能力强的认为太容易,能力差的望而生畏。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一个启示:教师应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多元智能发展布置多维度、多层次的作业,以让不同智能层次的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探究多元动态的评价方式
在教育过程中,价值取向是影响教育过程的重要因素。多元智能理论使教学评价指向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修生了老师的价值观,从而为更好地实施数学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一) 重视学生的阶段成长性和评价的个体差异性
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其发展程度和发展空间也存在差异性,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历程和价值形成。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元动态的评价方式,提倡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摆脱传统的以书面测验为中心的评价方法,从多元角度开展多元化的评价。评价从知识、技能、人文素养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可采取自评、他评与互评的评价方式,注意各种评价之间的优势互补,阶段性评价和日常观察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个体的发展,重视学生的阶段性成长和个体差异性。
(二) 注意评价的艺术性
在课堂上教师要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水准和品位,善于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评价语言和评价方式,让评价更具体、细致化,针对不同学生釆取不同的评价表达策略和技巧,对能力不同的孩子进行分层次的评价,使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思维积极性,从而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及人文素养。
总之,多元智能理论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用多元智能理论的理念和方法来审视、 观察、思考、 分析、解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关注学生智能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提升教学理念,转变教学目标与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注重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有效的交流与互动,使小学数学课堂成为真正生命持续成长课堂,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态、开放、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史宁中,马云鹏,刘晓玫.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与主要内容[J]. 课程·教材·教法,2012,03:50-56.
[2] 闵士强. 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J]. 课程教育研究,2015,31:121-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