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6期   作者:唐琦
[导读]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应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运用丰富的教学工具,结合新奇的教学方法,将课本上的数学习题结合实际
        唐琦  
        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应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运用丰富的教学工具,结合新奇的教学方法,将课本上的数学习题结合实际,从而提高作业的质量,教学水平质量,让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有所提高,实现增加教育成果,达到教育目的,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1核心素养概念对中小学数学教育模式提出的要求
        1.1设立综合性的教学目标
        在核心素养的影响下,中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目标的设立不会拘泥于数学知识的讲授和相关技能的开展,中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应具备综合性。教学目标应该基于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将所要教授的知识点等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完美融合,形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形态。
        1.2设立动态化的教学评价
        中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改变也在督促着教学评价方式的变革。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影响下,中小学数学相关的评价方式不应该局限于学生对书本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更应该拓展到中小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去。要考虑到学生能否终身受益,作出动态的教学评价,针对每个阶段的不同问题做出相对应的调整。
        1.3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变
        中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也应该在新的概念带领下做出全新的改变。教师应该摒弃传统俗套的教学方式,从传统的教育理念里跳脱出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一些具有乐趣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习者独立思考的能力,锻炼他们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察觉问题的能力,并学会运用教师教授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2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困境
        2.1教学思维模式固化,使得教师专业发展受阻
        在新课改和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学科核心素养被置于核心位置。目前部分教师教育观念落后,关注理论知识,忽视实践活动;关注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科知识,忽视学科间的联系。此外,还存在过度依赖信息化、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致使教师专业发展严重受阻,严重影响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2教学知识碎片化,造成学科之间壁垒严重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方面,教学内容多而杂,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零散,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无法很好地内化和吸收;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只关注学科知识,忽视学科之间的联系,造成学科壁垒严重。学科内部和学科之间的割裂,导致大多数学生是死读书和读死书的状态,难以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无法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严重影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3教学活动模式化,导致学生陷入思维怪圈
        小学数学本身实践性较强,但目前在教学中,学生耗费大量时间在疯狂刷题,占用了实践活动的宝贵时间,造成动手实践能力差,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厌恶数学的问题。部分教师也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教学活动过于模式化,设定太多的条件和规定,束缚了学生思维。学生不敢表达真实的想法,更不敢质疑权威,导致学生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属于浅层次而非深度学习,形成思维定式,陷入思维循环怪圈,严重影响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2.4教学评价标准化,导致学生同质化严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终结性评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重智轻德,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另外,对学生的个性化研究是教育的短板,由于班级人数多,教学内容和进度严格按照教材进行,所有人不论是优等生、中等生还是“学困生”的教学内容和作业步调都一致,个性化教学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3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策略
        3.1以情境创设教学实现数学教学改革
        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教育不断地发展改革,教师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素养,适应教育观念的转变。传统方式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应当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方式,以情景交融的方式教学,对于学生的教导,需要不断创新其学习环境,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初步在教师与学生间进行转换,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增加教学工具的使用,利用互联网教学的方式,将知识与兴趣相结合,改善传统枯燥的教授方式。实用的几何知识能够不断地开发学生的潜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2以启发性的问题开展高效的数学教学
        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充分重视思维和探究的特点,而应注意引入新课程,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或指导学生探索数学,以便学生能够完善核心素质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两个父子一起吃饭,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碗,商店只提供三个碗,有什么秘诀?在这一问题的指导下,学生将积极分析依存关系,引导人们对多样性和因素的理解,使学生以全新的思考模式完成题目,在学习中发现许多与因素相关的因素,这将有助于学习,学生将提高发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生还可以培养自己的独立观察和指导能力。
        3.3以数形结合思想融入课堂教学
        数学思维方法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些抽象知识和数学问题,新课程改革也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觉渗透数学思维方法。这种对应关系的建立可以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抽象思维,也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对象中获得关于数学的相关知识,从而使学生增强数字学习能力。
        3.4探索多元评价方式,不断修正和完善个性化教学
        新课改下教师要探索多元评价方式,完善评价体系。同时在完善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教师要不断修正和完善个性化教学,推动多样化办学,提高课堂精准服务,为不同性格禀赋学生提供更适宜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探索多元评价方式,完善评价体系。教育要从注重知识转向儿童发展,从注重儿童的现实性转向可能性。教师可从横向和纵向评价入手,横向评价是在关注学生结果的同时关注非智力因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评价,纵向评价是根据不同学段的年龄特征制定循序渐进的评价量表,为每位儿童制定档案册记录其成长。此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其次,在完善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完善个性化教学,提高课堂精准服务。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为每位学生设计评价量表和实施个性化教学。比如,课堂时间的分配,一节课40分钟可以用约75%的时间完成共同教学目标,剩余时间进行思想方法的拓展及个别启发,尤其要关注“学困生”,可进行结对帮扶和针对性辅导,保障其将每节课知识吸收。教师可将重点例题、习题的解题思路录制成微课,学生可选择课前或课后学习,由此保证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此外,教师可以推进小班化和微班教学,完善个性化教学。
        结束语:国家的发展需要教育的支持,教书育人,改变人的天性,在教育中提升人的思想品质。数学教育,在注重“教”的同时,也要注重“育”的实现,培养核心素养是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应试教育难以培养出高能力的学生,其数学创新思维受到了极大的束缚。总而言之,这是我国新时代教师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作为数学教师,必须积极做好此项工作,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洪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中的渗透路径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7(06):72-74.
        [2]李奎,马丽君.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建构初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3(04):36-39.
        [3]曹培英.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02):74-79.
        [4]陈六一,刘晓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分析与界定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5):57-60.
        [5]刘晓萍,陈六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6(04):42-45+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