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6期   作者:唐成
[导读] 分层教学对于高中数学来说,更能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反应速度、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的不足,
        唐成  
        绵 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摘 要:分层教学对于高中数学来说,更能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反应速度、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的不足,他们在学习中就会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分层教学,就是根据这种差异,因材施教,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更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分层;方法
高中数学比较抽象、深奥,难度相对较大,这对于老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是一种挑战。尤其对于学生来说,由于能力、习惯、态度等的不同,使他们数学数学习存在较大的差异。那么,针对高中数学课堂上不同层次的学生,老师如何进行分层教学,才能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实现学生的大踏步前进呢?笔者总结了如下几点。
1 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
        分层教学的指导 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分层次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分层次教学与以往分快慢班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往重点班、普通班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划分的,所以往往可以通过一般性的考试选拔,而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按照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依次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层次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利用学生的个别差异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进行因材施教,逐步递进,以便“面向全体,兼顾两头”,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差距,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这完全符合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要求。
2 按学生们的数学水平合理分层
        当学生们进入高中时就应该对他们施行分层教学,起初根据学生们的中考成绩或者是高中数学开始的摸底考试,然后以20%的名次定义为A层次学生,50%的排名为B层次学生,最后剩下的30%则为C层次学生。

首先教师需要给学生们说清楚,这样分层教学并不是意味着他们谁就比谁差,而是为了能够给他们制定适合他们的学习计划,希望他们能够互帮互助更好的進行学习数学。其次,在刚开始进行数学教学时,虽然已经对学生们分组了,但是在这时还并不能实施分层化教学,因为在这个时候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水平还未完全定型,至少要等到第二个学月后,才告诉学生们他们的分层教学计划已经被制定。在与此同时,教师要时常激励学生们进行数学学习,希望他们任何一个人都不掉队,能够在第二学月时取得良好学习成绩,而学生们也不希望自己被分到不好的层次,所以他们也会拼命学习。最后,在对学生们分好小组时,还要认真地去了解各个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最好能够在早期就将学生们的不良学习习惯揪出来,督促他们改正,以免为以后的数学教学带来不便。
3 分层作业,激发学生动力
数学是一门枯燥复杂的学科,这直接导致学生缺乏课下主动学习数学的动力,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学生不爱完成课后作业。而课后作业对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及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分层作业,即将作业根据难度等级分成不同的层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做。这不仅能促使学生积极完成作业,也能激发学生攻克难题的动力,从而实现课后作业的价值。
4 根据学习程度分小组学习,引导学生独自思考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都是以老师的灌输式的教育-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这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中的主动性,很难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使教学变得很被动,不能让数学教学达到设想的目标。高中数学很难理解,会使部分学生产生差距,虽然好学生会在一些方面拖动成绩较差学生的学习,但也会让他们的思维能力下降。
例如,高中数学在学习”函数”这一单元时,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因为函数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所以必须让学生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了解函数的定义、概念和表示法等较为简单的内容,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可以在了解完之后讨论“函数的单调性”,再进行总结,找出自己认为较为重要的知识。也可以让组内成员提出一些与生活有关的问题来进行思考,最后大家一起来讨论解决,在其中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自己的理解,组内成员的讨论会对学习的知识内容有一定的理解,也会意识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就会在在老师进行讲解时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样的方式也不会因为差异而影响不同学生的进度,会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有动力,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大。
在今后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可以很好的开展分层教学,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小平.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0(4):57.
[2]杨仲银.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才智 ,2011(26):126.
[3]杜大权,吴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J].都市家教月刊 ,2011(9):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