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华
湖北省黄冈市启黄中学,湖北省黄冈市438000
摘要:长期以来,中国教育工作者对中学德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很多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社会和新时代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进入新时代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传统的学校德育模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对中学生进行德育任务的实际效果不符合预期的教育要求。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学德育现状的科学分析,提出一个基于德育现实状况的应对方案。
关键词:中学德育 存在的问题 对策研究
一、引言:
当前,国家教育界正在就诸如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德育等学校教育问题进行热烈讨论,并且正在形成新的形式和气象。但是,中学德育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在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会遇见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的是长时间的努力,因此短期难以见成效。德育工作的开展,不能显出教师的教学成就,这就导致很多教师会忽视这一重要方面。另外,一些老师认为当今社会一切都与金钱有关,他们在谈论道德教育时,认为没有学生相信道德教育。因此,在教育工作中,他们经常不教育人,只是教书,而忽略了新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面对新的情况和要求,我们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文件的精神和要求,从学校的现实出发,积极针对教育状况,探索中学德育的规律,找到满足新时代中学德育需求的最佳途径。
二、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
中学生处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成熟阶段,因此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中学生通常在情绪上不稳定且易冲动,但是当问题解决后,他们会非常后悔。因此,在成长过程中,中学生的心理正处于过渡阶段,此时,学生的内心世界迫切需要适当的道德教育,以便为生活和学习提供正确的指导并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学生需要得到他们的老师和父母的认可。青少年喜欢表达自己,希望他们的观点或想法得到肯定,因此在对中学生进行教育时,应注意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三、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现状
1.德育内容不能联系实际
由于传统的德育教育经常被思想政治教育所取代,因此,中学德育的当前目标仍然主要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宏观目标。尽管思想政治教科书在不断更新,但初中生的国家和民族意义仍在灌输忽略现代中学生实际需求的“主要原则”,道德教育的内容脱离了实际的社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追求道德教育的原则性和理论性,内容无法适应客观社会状况的实际要求。学校中的大多数老师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按文教书”的方式,这使中学的德育得以正规化。因此,当许多中学生进行思想学习时,他们仅机械地重复教科书的内容以应对考试,而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导致知识与行为的分离。
2.教育方式单一
任何科目的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都离不开良好的教学方法,德育教育方法不仅是实现中学德育科学化的重要基本条件,而且是德育的使命和德育的目标。在中学学习阶段,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我意识和客观地评判社会的能力。但是,传统的中学德育方法仍然没有考虑中学生的真实思想,而是采用一种封闭式的讲授与融合的教学方法。这种方式并未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自我意识,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德育老师在教室里卖力教授,而初中生不积极参与,或只能被专断参与,而没有很高的参与积极性,因此德育的效果不够理想。
3.教育过程中忽视学生个性发展
当前,中学生的德育工作强调共性忽视个性,因此德育的有效性不足。我国的道德教育历来保持统一的教育模式,忽视了群体教育、学生的自我意识,强调对社会和群体的服从,消除了个人发展的需要。
在许多教育工作者中,听话和诚实的学生受到称赞和认可,热爱创新的孩子却会受到谴责。学校使用分数来评价学生问题,而父母则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孩子的发展,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也不尊重学生的独立选择。这样带来的后果是,它不仅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造成学生依附感强,缺乏独立的见解,刻板的思维和缺乏创造力。从而导致 “好学生”迷失了自己,成为老师的“回应者”,“坏学生”迷失了自尊心,放弃了自己的严重后果。
4. 德育评价方式单一
科学评估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也是中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教育评估通过鼓励学生克服缺点和发展优势,有助于促进持续学习的自我发展。然而,在实践中,许多学校和教师将对道德教育的评价解释为对“三好学生”的选择,并且在实践中用“学得好”代替了“三好”。近年来,各省市都在陆续编写针对中学生的综合质量评估计划,但实际上许多学校并未正确认识到初中道德教育综合质量评估计划的重要价值和功能,没有按照规范进行实行,使得评价实施方案成为空文。
四、当前中学德育工作的现状与措施
1.突破僵化模式,倡导个性化教育
我们必须打破教学方法的僵化的模式,倡导个性化教育。青少年正处于人格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将对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和健康人格起到积极作用。在教学方法上,教育者应将学生视为具有独立性格的人,对每个学生都应有充分的尊重,不要责骂,也不应提倡暗示性的隐性教育,而是要积极引导。教育工作者必须营造一种自由民主的教育氛围,并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和尊重。首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包括尊重学生的价值观。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对于热爱足球的学生,教师可以加入到学生中;对于喜欢比尔·盖茨的学生,则可以在学生之间开展“财富论坛”。其次,需要足够的耐心和对学生的理解。容忍过失,叛逆,并引导他们大胆探索和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和否认不满的事,包括所有规则和规定,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师需要营造出充满爱与包容的教育环境。这将使学生保持活力和积极性,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并树立信心
2. 充分利用教科书进行德育教育
教科书知识所涵盖的内容范围广,这些精彩的作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代反映人们的思想和生活状况,其目的是在传达高尚品德。因此,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教育者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渗透到德育中。教育者需要能够掌握教学方法所隐含的知识要点,并通过这些知识要点扩展学生的知识并改善他们在学习中的思想和感情。从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课本是道德教育中非常好的素材,并且每堂课都可以与思想道德教育联系起来,因此教师必须在实践教育中继续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
3. 转变教育方法,提升课堂效率
现有的中学德育方法仍然只采用一种封闭式的讲授和教学方法,没有考虑到中学生的实际思想活动,也没有办法充分展现自我教育的主体意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学德育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应根据现代中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各种教学方法。通过试图淡化``教育''的色彩,使中学生可以通过将道德教育积极融入初中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例如如何澄清价值观,发展道德认知,自我教育和理论教育)来感受学习。
五、结语: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中学德育工作要求德育教师及时改变观念,改变传统德育方法。在德育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利用教科书的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中学德育的发展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合作,全社会的参与对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贡献的优秀人才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许彦彬.加强德育工作对中学生成长的重要性[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8(3):11-11.
[2]刘蔚.如何让学生在角色互换中成长—探究初中班主任的德育管理[J].速读旬刊,2017(2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