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仁河
苍南县金乡镇第二小学
摘要:有的认为学科德育就是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有的认为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还有的认为学科德育是在学科教学中实现德育与智育的统一。我认为学科德育是通过学科教学重视德育与智育的结合,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活动。我们的科学教育是培养有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小学的科学教学也应渗透德育,让学生认识、探索自然,理解社会,体会生命奥秘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机会。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科学;教学引导;科学学科
前言:
科学课注重培养人的科学素质,其特征表现为开发学生的思维方式,锻炼学生的科学技能和科学知识,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学习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与问题解决策略。为了落实教育的教书育人职责,教师就必须要重视科学课的德育渗透。下面将结合笔者的实践教学经验,浅谈科学课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方法。
1 重视生活科学细节的发掘
不论是什么学科的知识都是从生活现象引发出来的,小学科学的知识体系与结构同样如此。科学知识来自于我们的生活,如钟摆如何摆动,冬季的窗户上形成的冰花以及黑衣服比白衣服吸热等都是人类生活的常识。虽然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最普通的生活现象,不过这些现象却蕴含与传达了许多的科学素养,其体现的是科学现象与科学知识。这些现象的解读就是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从中不难看出为了让学生能够学好科学课,掌握科学技能和科学知识,我们就必须以生活为切入点,使学生学会发现、学会观察,在总结、实验、合作、思考的过程中形成扎实的基础能力。提高学科教育的有效性,最终达成德育教育的目的。
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讲解各个国家科学家在科学事业上做出的贡献,如钱钟书为了回国不惜放弃美国提供的物质生活与物质财富,一心向着国家。使学生受到激励,受到鼓舞,主动学习了解科学技能和科学知识。又比如教师也可以讲解瓦特与蒸汽机的故事。瓦特将人类从农业文明带入工业文明凭借的正是生活中十分普遍的自然现象,即烧开水水壶在蒸汽的顶撞下形成动力。最终在瓦特的不断试验和改良中,将蒸汽机成功应用于火车、轮船和工厂当中,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教材本身的内容去指导学生完成观察实验,进而达成德育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如观察植物、观察动物实验中,蜗牛、蚂蚁等生物还有植物的观察都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实验中,教师必须要告诉学生在结束实验后,必须要放生观察对象。不要去破坏与伤害观察对象,要学会保护生命、热爱生命与尊重生命。使学生从小养成对自然界、动植物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对待科学的习惯
富兰克林说过:在人类的一生中,工作的粗劣与精巧完全是由其个人习惯形成的。也就是说端正、正确的态度和习惯对学生今后的成长而言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与之对应的是坏的习惯则会带给孩子不可磨灭的终身灾难。科学实验中很多学生都存在着这样的不良习惯,比如直接用手抓取实验对象,这种行为不仅会破坏与影响观察对象的本身特征,甚至会影响到实验观察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当然这也只不过是小学科学实验中学生比较常见的不良习惯之一,此外还有许多不好的行为经常发生。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同时也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教师就必须留心细节,做好学生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合理养成。
如学习声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准备三角铁和音叉,为的是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变化以及产生方式。当然在教学中笔者经常发现,很多学生还没有得到教师的允许就会自行拿起实验用具玩耍。看似班级学习气氛火热,其实不过是无规律、无纪律、无效率的学习。这实际上也是不良实验态度和不良实验习惯。在未经组织者应允的前提下使用实验设备,不仅是不好的行为,同时假如实验工具为有害液体与气体,那么学生很有可能会在不正当操作下出现危险性问题。
我们必须要扼杀这种现象,使学生明白实验操作要遵守纪律,在没有他人的同意下不可以触碰实验用具。维护良好的实验环境,完成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
3 延伸科学教育,在实践中完成德育教育的渗透
小学科学实际上是一门有着极强综合性的学科,科学课集合了生物、物理、地理等学科的要素,因此从某些角度来说科学课实际上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有着启蒙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生物、物理与地理学习兴趣。当然教材给出的内容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教师的科学教学绝不可以仅仅局限于书本与课堂。教师应当主动带领学生一同从生活中发现科学实验规律,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视野,强化学生的科学综合能力。
科学来自于生活,生活有着大量的科学。课外实践延伸能够为科学教学提供更多的学习素材和德育渗透途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为人处世方式。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入养老院进行科学考察,锻炼学生与老人的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同时学生在与老人的交谈中还能够帮助学生懂得尊老的道理,实现思想道德建设。
结语:
小学科学注重对大自然现象、生活现象本质的探索,因此小学科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验精神、创新能力,是发散学生思维的重要课程。当然也正是因为其本身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小学科学才会如此的契合德育教育。教师必须要同时兼顾科学教育的教书与育人作用,在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过程中,使学生享受到科学课学习的乐趣。这对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社会观与人生观而言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尹方春,刘玲.试论现代教育视角下的小学德育管理[J].赤子(上中旬),2016(24):270.
[2]刘欣.小学教育中德育教学问题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28):6-7.
[3]杨婷.论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