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幸福教育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6期   作者:陈宝莲
[导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理念的进一步变革,小学班主任时期的幸福教育越来越多地关注于小学生的整体思想品德的发展和对课堂生活情感的体验
        陈宝莲
        德化县第三实验小学    福建 泉州   3625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理念的进一步变革,小学班主任时期的幸福教育越来越多地关注于小学生的整体思想品德的发展和对课堂生活情感的体验,并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寻找将幸福班主任教育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进行有机紧密结合的最佳方法和途径,旨在为学生打造高效、高质的幸福课堂,促进我国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幸福的三种教育方式小学语文班主任教师做好小学德育工作的三种方法
        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基础阶段,是对教育学生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对教育学生自身所进行的德育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阶段性时刻。在此期间,小学的班主任教师作为对学生的直接教育管理者,要充分意识到自己在幸福健康教育的工作过程中的"引导者"的作用,并以自身实际行动引导学生践行"教书育人"的精神内涵,结合学校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对学生核心道德素养的理念,采取各种科学的手段和方式将幸福健康教育的理念引进到班级德育教育的工作当中。
一、幸福教育的意义
        幸福教育是幸福感和教育的结合体,意为教育的最高追求与终极目标就是获得幸福感。首先,指的是教师自身要具备幸福生活所需的物质和精神条件,并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将这种幸福感传递给所教授的学生,使其受到积极的情感影响,提升教育事业的幸福指数。其次,幸福教育主要是指教育者尊重学生发展规律,不压制和打击学生的天性,使其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并在受教育过程中收获幸福感,促进自身的长远发展。
二、小学班主任教师德育工作的幸福发展教育的有效实施策略
        基于对以上内容的认识,我们能够了解到当前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幸福教育与其的密切关系。为了达到德育教学寓教于乐的目的,真正让小学生学有所得,就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透彻全面的了解何为幸福教育,根据教学现状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
1..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小学生学校德育教育理论实践拓展活动,提高学校教师和广大学生的学校德育教育实践参与热情
        多姿多彩的小学生德育实践活动能够充分激发班主任和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校教师组织的各种大型德育实践活动,在德育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提升自我。如,小学生的班主任建议我们可以和其他学校或班级的班主任或者教师联手,举办一些课外的实践德育活动,如踏青、采风、参观德育博物馆等,丰富班主任和学生的经历,使其他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美、感悟美,不断完善自身的价值观和情感世界,保持乐观、开朗的精神心态,树立良好的生活态度。

同时班主任还建议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其他学生积极参加一些体育竞赛活动,如校际拔河比赛、篮球赛等,培养优秀的小学生高雅的气质和情趣的爱好,提高学校或班级的士气和凝聚力,建立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竞争与团结合作的意识等。每个班级遇到特定的时间或者节日,班主任和其他学生也都可以共同自己动手重新装扮自己的教室,重新设计布置学校或班级的德育文化墙,张贴一些小学生的德育相关照片和作品等,使得小学生们在自己亲手精心打造的温馨学习环境和氛围中愉快地进行幸福的生活和学习。
2..按小组顺序举办主题班会,提高小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在幸福教育理念的正确指导下,小学班主任的社会德育工作必须充分尊重下一组学生的社会主体利益和地位,使下一组的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他们个人的角度和实际出发收获更多的幸福感。小学的班主任教师开展幸福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之一就是定期举行一次主题鲜明的班会,此时,班主任和教师就可以随意让下一组的学生按照已经分好的班级和小组,轮流参与设计每一期学生班会的主要组织流程,在本组内的学生中推选下一期班会的主持人,并在下一期班会的结束之后对其做出班会的总结和进行反思。每个星期五的早上放学之前,班主任教师要将下一期班会的主题给予下一组的学生,如"爱国""遵守交通规则""孝敬父母"等,让其在课外的时间根据主题通过班级和小组的合作活动拟定下一期班会的具体组织事宜,搜集与班会主题和活动相关的信息和资料,也就是可以在指定的班级内组织小组进行班会问卷调查组织班会活动、设计班会黑板报等,还要在班级和小组的合作中为下一期班会的主持人写好班会主持词。
3.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这类班级的学生中都会普遍存在一些不太喜爱积极地举手回答自己问题的班级学生,这些班级的学生大部分都性格比较内向,且缺乏自信,同时又会十分担心自己回答问题的错误被老师批评。他们在积极地回答自己的问题时会紧张,甚至可能是对于回答自己问题的人产生了排斥的心理。如某一类班级的学生在与其他同学相处时往往是比较安静的,在上课时,则往往具有较强的紧张和畏惧心理,想办法让他积极地回答自己的问题更是难上加难。就算家长或是学校的教师点名让他举手回答,他也是十分紧张的。对于这类班级的学生,要时刻树立他们的态度和自信心,鼓励他们举手发言,并且无论他们回答的对与是错,都一定要对他们给予适当的鼓励,善于自我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以惊喜、期待的表情和目光静候他的发言。一个学生刚开始,他的发言还比较结巴,整个班级的发言都显得是极不流畅的,经过了班主任的不断指导和鼓励,他终于顺利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发言,其他同学也都纷纷留言赞扬他,他也逐渐变得外向了。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并渴望获得教师的赞赏,因此,教师的鼓励能让学生充满自信,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
结束语:班主任是小学生在学校里的“家长”,肩负着传授知识、教导学生的重任,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采取各种教育策略,使学生在温馨、和谐、快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并在提高思想品德的同时从多彩的教育活动中收获幸福感,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谢华.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价值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19(08).
[2]康海成.探讨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J].中学海外教育.2019(12).
[3]胡志刚.浅谈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途径[J].才智.2020(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