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理念视域下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6期   作者:伍文森
[导读] 深度学习理念与因材施教决定了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初高中数学知识结构的转变呼唤分层教学,高中数学基于问题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分层教学的可能性。
        伍文森
        四川省资中县球溪高级中学
        摘 要 :深度学习理念与因材施教决定了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初高中数学知识结构的转变呼唤分层教学,高中数学基于问题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分层教学的可能性。可以通过合理分组为深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目标分层让教师做好深度教学的准备,预习分层让学生做好深度学习的准备,通过分层授课逐步达到深度教学的目的,通过作业分层让深度的课堂学习得以延续,分层辅导、分层评价让不同的学生信心得以展现。在高中数学有效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分层推进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深度学习教育理念的体现。
        关        键词 :深度学习;分层教学
近些年,教学改革的推进使得越来越多的高中数学老师开始调整教学思路和模式,其中大部分老师应用深度学习理念来开展分层教学活动,其有助于更好地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需求。
        一、通过合理分组为深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分层教学需要合理定位、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原有水平、学习能力、非智力因素基础上,根据学生学习差异、心理状况、教学实际进行分组,将学生划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互相搭配。教师根据学生各自学习能力情况,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使优生能“吃饱        ”,中等生能“吃好”,后进生能“吃香”。特别对于后进生,教师要关心爱护、培养兴趣、严格要求、耐心辅导,使其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并能尽量充分发挥自身潜能。通过教师的个别指导,小组讨论,为分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深度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使学生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
二、目标分层让教师做好深度教学的准备
为了达成深度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后,教师的备课的教学目标也要分层。只有目标分层,教学才会有针对性,教师的教学才会更有效。针对学生的三个层次,教师需要确定目标的指导思想,对后进生采用基础性目标,即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对中层学生采用提高性目标,即慢变化,小        步走,抓反馈,多练习;对高层学生采用发展性目标,即多变化,小综合,主动走,促能力。
三、预习分层让学生做好深度学习的准备
从学习方法来看,初中数学通过教师上课讲解,学生课后多练就可能学好;而高中数学使很多学生、教师感到无奈,究其本质,就是不理解、记不住,或者记住了不会用,或者会用了无法迁移,导致学生不想学、不爱学、不会学。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接受程度的不同,也给数学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所以教师要分层指导,通过学生的深度学习,深刻理解,提前预习、认真听讲、实时复习整理,才可能学好数学。
预习是学生深度学习的起点,由于学生学习基础、认知结构上存在差异,所以在预习时要提出不同要求。

对于后进生,只需初步了解新学知识,知道重点内容是什么,疑问是什么,并能看懂书上例题即可;        对于中等学生,要求除了预习课本新知识外,还应该完成课后练习;而对优等生,要求他们在弄清重点、难点的基础上,还应该寻找解题过程中的规律、方法和蕴涵的数学思想,并完成书本等相应习题。
譬如在教授《函数奇偶性》之前提出如下问题预习和思考:问题1,现实问题中有很多美的图形,请举出一些具有对称性的图形,并指出关于什么对称?问题2,请画出常见函数图像,观察函数的图象特征(譬如中心对称、轴对称图象);问题3,是否有更特殊的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和y轴对称呢?问题4,从图象上看,这些函数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变化有何对称关系?问题5,能否总结出“当自变量互为相反数时,函数值是也互为相反数的。”这句话吗?问题6,能否用数学符号来表示这一类函数的特征;问题7,能否同样归纳出奇函数的特征;问题8,能否实现图形语言、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转换?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目标细化到层,提出具体的学生预习的方向,不同的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解决不同的预习问题,真正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方面,教师避免制定目标时的随意性、模糊性,强化针对性、具体性,从而做好分层教学和深度教学的准备;另一方面,学生的预习也可以真正做到不同层次        的思考和着力,让不同的学生在预习时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有不同的收获。这样通过分层预习,提出分层问题,实现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深度学习。
四、通过分层授课逐步达到深度教学的目的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分层教学,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同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分层教学可通过分层讲解、练习,把数学知识分解为若干个不同层次的数学问题,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数学问题的解决。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促其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得到升华,从而真正让课堂教学变得有效、高效,逐渐达到深度教学的目的。
五、通过作业分层让深度的课堂学习得以延续
在课后巩固作业中要避免出现学生“听懂不会做,会做做不对,做对做不好”的现象,在作业设计时也要根据不同学生需求分层设计。在分层作业中可以采用“分层式题组”来进行训练,即是采用循序渐进的分层作业方式进行教学,以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我调整学习的难度,达到教学目标。形成“分层式、分阶段”的作业训练,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上有更大的自主空间。根据“循序渐进,认识转化,理解记忆,反复巩固”,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六、分层辅导、分层评价让不同的学生信心得以展现
在深度学习理念下,学习辅导、考试评价等是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分层授课后,笔者通过个别辅导、对学生的作业和测试等面批面改,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以不同起点为标准的相应评价,通过分层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从而达到有效测试、深度教学的目的。
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通过对学生、备课目标分层,实施分层预习、分层教学、分层辅导和分层评价,使深度学习落到实处,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层教学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收获,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找到了自信,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喜悦。
参考文献:
[1]郭华.深度学习及其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
[2]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杨玉琴,倪娟.深度学习: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J].当代教育科学,2017(8).
[4]翟敏.普通高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模式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4).
[5]陈柏良.在深度学习中发展数学核心素养[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7(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