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为民
(渠县清溪中学,四川 达州 635225)
摘要:政治学科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的重要课程,通过政治学科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学生明白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引导和规范个人在学习与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始终有一项品质陪伴着学生成长,那就是“行为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是贯穿在整个教学始终的,从学习习惯到生活习惯、文化习惯等,每一项行为习惯的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都是极为重要的。行为习惯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体现,因此我们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善于抓住课程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和培养,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行为习惯;高中政治;学习习惯;综合素养
前言:
想要让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状况,可以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目前我国很多高中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会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些不良习惯有自学生本身、家庭环境以及学校教育的因素导致的,学生往往在行为上会出现失控或者偏差。针对该问题,在高中教育中,学校必须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将良好行为习惯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此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就高中政治教学来讲,高中政治课程中蕴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从经济生活到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再到生活与哲学,内容涉及到各个层面,对学生的成长也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高中政治教学的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也是深受教师关注。下文就从高中政治教学对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分析,简要的提出了几项简单的教学策略。
1.高中政治教学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分析
从教学内容方面来讲,高中政治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的内容有着一些不同,它囊括了更多的思想性的内容在内,像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社会主义政治精神文明等等,这些内容的学习对于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能够改造学生的思想、塑造学生的灵魂、培育学生的精神……之于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政治课堂更是能够起到极为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习惯是一个人的道德资本。一个好的习惯是一个人享受不尽的利息;一个坏的习惯是一个人一生偿还不完的债务。”因此,如何更加科学合理的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成为目前最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2.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策略分析
2.1借助政治课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也是学生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的重要习惯之一,学习习惯的培养必须要贯穿在每一个课堂环节之中,同时还要与我们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提升学生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高中政治《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这一堂课的教学分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几部分;我们从新课标对于高中政治教学的要求出发,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目标等角度入手,分别制定了不同层面的教学目标。
以民主选举为例,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班长选举这一熟悉的场景出发,通过师生互动的课堂问答的过程,引导学生将选举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然后通过分析、交流、讨论的过程,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于民主选举的一些见解,然后逐渐转移到政治教材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们意识到政治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当学生快速的进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就要发挥自身的学者魅力,开展课堂知识的高效讲解活动。听、读、想、讲是高中政治课堂的五步走战略,听就是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和分析,听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分析、质疑等等。读,与语文一样,政治内容也需要我们认真的阅读和分析,阅读文本内容,把握材料结构,分析思路……读不仅仅是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必须的一项能力,同时也是政治解题中必备的能力之一,因此读的过程是必须要重视的。想也就是思考,是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中必须要具备的另一个重要能力,比如思考问题产生的根源,思考各种政治问题之间的联系等等。讲是学生积极发言的过程,当学生通过听、读、想的过程,对知识产生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讲解出自己对知识的见解;在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够感受学生对于政治知识的掌握牢固程度, 同时还能够更进一步的感受学生存在的问题,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加以改善,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在学生学习了有关民主选举的相关内容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对课堂内容、当前的社会选举问题等等进行分享和交流,再分享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也巩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逐渐将听、读、想、讲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始终。
2.2借助政治课堂,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良好生活习惯是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又一个重点内容,作为高中政治教师,我们除了要借助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之外,同时还要借助课堂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从课堂教学内容方面,我们可以借助教材包含的内容,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生活习惯。比如《生活与消费》这一章节的内容就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通过神奇的货币、多变的价格以及多彩的消费等不同侧重点的课程,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念,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像《多彩的消费》一堂课,我们首先学习了消费及其类型等一些基本的知识层面的内容,然后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最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课堂内容以及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交流和分析。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应用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高效学习了与消费相关的知识,明确了影响人们消费的几种心理,同时也引导学生逐渐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念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和谐自然观念,教育学生任何问题都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而建立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为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政治课外活动的开展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必然途径,结合教材内容,开展针对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意识到政治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比如《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章节教学中有很多内容都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入手,结合高中生目前的现状,开展一些传统文化入校园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搜集、整理一些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分享交流,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思想道德水平,进而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同时也为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做好扎实的基础工作。
3.结论
总而言之,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并不是某一方面的习惯,而是学生综合行为习惯的培养与提升,比如学习习惯、生活行为习惯、以及文化习惯等等,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开展行为习惯教育,多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松建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J].中国民族教育,2018(09):56-57.
[2]唐琼.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3]聂子娟.思想政治教学与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相结合的策略[J].才智,2016(0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