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开放性探究题 彰显政治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6期   作者: 翁文珠
[导读] 2020年海南新高考改革落地第一年,回顾全国历届高考政治题及今年海南学业水平选择性政治试题,试题中出现一道开放性探究试题
        翁文珠
        海南华侨中学
        2020年海南新高考改革落地第一年,回顾全国历届高考政治题及今年海南学业水平选择性政治试题,试题中出现一道开放性探究试题。设置开放性探究试题已成为大考命题的趋势,大考的“亮点”,命题人的兴奋点。该试题已是历届高考常见题,但今年海南政治开放性探究试题比历届全国卷的开放性难度大一点。开放性探究题类型有哪些?如何有效备考?笔者依托历届真题设问,对其各类型特点和解题思路进行归纳梳理,以探讨其相应的解题模式,这对今后教学备考有积极的价值导向功能。
         一、欣赏开放性探究试题及其价值
         开放性探究题,一般是通过素材情境,设置一定的命题情境,要求考生在开放性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学科模块知识对情境所反映的现象丶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旨在考查考生的论证丶探究问题能力,倡导鼓励考生思路和答案的多元化,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丶个性化发展,以检验考生创新思维,彰显政治核心素养。命制该试题更重要的是接受试题的价值引领,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丶公共参与和创新意识;有利于体现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养,自觉接受优秀文化熏陶,提高自身人文修养;有利于体现考生对语文学科知识、政治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高度重视,引导学生切实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同时关注社会热点、深入社会生活。该题型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实践性、应用性和实效性特点。
        二、回顾真题设问,分析归纳提高
        通过探究不同类型的开放性探究试题,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掌握回答开放性探究问题的基本技巧,教会学生快速准确的解决此类考题,更好的适应开放性探究试题的要求,提升学生开放性试题的得高分率。
(一)建议措施类开放性探究题
1.回顾真题设问
(2017年课标全国卷I)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
(2018年课标全国卷I)就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发扬小岗村“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提出三条建议。
(2019年全国卷I)结合材料,就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提出三条建议。
2.解题思路
第一,审清“话题”(主题、要求)是什么。
第二,基于“话题”(主题、要求),找答题角度,即围绕该“话题”(主题、要求)建议“干什么”。
第三,作答要结合情境,角度全面,用语准确。即围绕该“话题”(主题、要求)联系课本知识进行思考,既要有课本理论知识,又要结合题目情境,提出具体方法,要具体可操作性。
3.答案示范
例如:(2019年全国卷I)结合材料,就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提出三条建议。
参考答案:①利用传统村落品牌,发展特色乡村旅游。②开发特色手工艺产品,传承传统技艺。③修缮古民居丶古建筑,完善基础设施,增强传统村落吸引力。④开展民俗节庆丶寻根问祖活动,传承历史文化。(结合情境和学科课本知识整合答案,答出任意三条即可,最好每点微有分析)
        (二)围绕主题写发言要点(发言演讲提纲、宣传广告词、活动组织)类开放性探究题
1.回顾真题设问
(2018年课标全国卷Ⅱ)要求以“学习袁隆平,放飞青春梦想”为主题列举两个发言要点。
(2019全国卷Ⅲ)班级学习园地“如何学习焦裕禄艰苦奋斗精神”栏目征稿,请列举两个写作要点。
(2020·天津卷)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以“敦煌文化·民族瑰宝”主题撰写演讲提纲。(不超过150字)。
2.解题思路
第一,抓住设问中“核心主题”,即关键词,清楚问题的指向。明确设问要求切入的方式,是演讲、宣传还是活动组织。
第二,围绕“核心主题”,即关键词展开联想,找到与课本知识相联系的对应之处,一一对应,整合答案、观点要齐全。
第三,组织答案。结合情境和学科课本知识,有层次、有逻辑,语言简洁顺畅。
3.答案示范
(2020·天津卷)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以“敦煌文化·民族瑰宝”主题撰写演讲提纲。(不超过150字)。
答案说明:从敦煌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三个角度撰写提纲。①结合材料“敦煌作为中国通向西域的重要门户,古代中国文明在此同来自古印度、古波斯等国家和地区的思想、宗教、艺术汇聚交流,造就了独特的敦煌文化”,可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角度回答。

②结合材料“敦煌文化集建筑、彩塑、壁画艺术和佛教文化于一身,历史底蕴雄浑厚重,艺术形象美轮美奂”,可从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征的角度回答。③结合材料“敦煌文化延续近两千年,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是研究我国古代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珍贵史料”,可从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征的角度回答。回答时,要注意语言顺畅,逻辑清晰。
(三)选择评价类开放性探究题
1.回顾真题设问
(2013年全国卷I)你是赞成还是反对巜现代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009年海南卷)对志愿者褒奖的做法在社会上却引起了争议,有的赞成,有的不赞成。对上述争议持怎样的看法?请根据“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有关知识,结合志愿者的理念说明理由。
2.解题思路
该类试题设置两种不同的情境观点,要求考生对两种不同观点选择某一种进行评价。参考答案是多元化的。
①审题明范围。
②比较鉴别析不同,表明自己态度,调动知识阐述理由。
③依据表态做出必要辩证,赞成或不赞成另一种观点以更好论证自己所持的观点。作答要结合情境,用语准确。
3.答案示范
        例如:(2009年海南卷)对志愿者褒奖的做法在社会上却引起了争议,有的赞成,有的不赞成。对上述争议持怎样的看法?请根据“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有关知识,结合志愿者的理念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一
        不赞成。志愿者理念的核心是奉献爱心,既然是奉献,就是不求回报。对志愿活动都给予优惠或回报,有违志愿者理念。建设和谐文化,培养文明风尚是需要全体人民参与的伟大实践,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其重要途径。
        参考答案二
        赞成。社会对志愿者的精神和物质的奖励是对志愿者的奉献行为的肯定和鼓励,有助于让更多的人参与志愿者活动,在志愿活动中逐步培养奉献精神。建设和谐文化,培养文明风尚是需要全体人民参与的伟大实践,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志愿服务活动是培养文明风尚的重要途径。
  (考生从上述任一角度解答且言之成理均可)
(四)批驳型开放性探究题
1.回顾真题设问
(2015年全国卷Ⅱ)近年来,日本政界有人企图否认日本侵华的历史,请你加以批驳。
(2016年全国卷I)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加以批驳。
2.解题思路
该类试题对考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要求比较高,对错误观点或错误行为进行批驳:
第一步,事实反驳,结合材料列举事实批驳错误言论;
第二步,分析错误言论产生的原因;
第三步,分析错误言论的实质及错误言论的危害。
第四步,树立坚持正确观点。
3.答案示范
例如:(2016年全国卷I)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加以批驳。
参考答案:①志愿军老试士的口述力证英雄是不容颠覆和歪曲的,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栋梁是铁的事实。②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受错误价值观驱动,否认英雄的言论歪曲了历史,遮蔽了真相。③否认英雄的言论实质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这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欺覆英雄丶歪曲历史,导致人们思想的混乱,不利于社会价值引领。④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历史,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评价。只有尊重历史,坚持真理,树立和弘扬正确价值观,弘扬英雄精神,才能抵制否认英雄的谣言,消除其影响,守护良知和精神家园。
(五)综合评价型开放性探究题
1.回顾真题设问
(2016年北京卷)阅读上述材料,围绕“科技与人的关系"这一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运用巜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写一篇200一300字的短文。要求:观点鲜明,可以全面论述,也可以就某一点深入分析;知识运用贴切,论述合乎逻辑丶条理清晰。
2.解题思路
该类试题对考生论证问题的能力提出极高的要求,考生既要有较高的学科知识总体把握程度,又要对答案组织有逻辑性和层次性。因此,要求考生在平时要关注国内外时政丶关注社会生活,善于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多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从而培养考生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这个题是最灵活的。
3.答案示范
例如:(2016年北京卷)阅读上述材料,围绕“科技与人的关系"这一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运用巜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写一篇200一300字的短文。
参考答案:可以就科技对人有利有弊,对科技的作用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抓住矛盾主要方面一一利,又不能忽视其次要方面一一弊的角度具体论述
总结多年来全国政治卷和地方政治卷,发现开放性探究试题具有一般特点和答题规律,值得我们师生在备考中认真总结与借鉴,学会赏析,提高政治核心素养。因为,设置开放性探究试题已成为大考命题的趋势,大考的亮点,命题人的兴奋点。所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探究开放性试题的命题趋势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丶公共参与和创新意识及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品质,提升学生开放性试题的得高分率和自身人文修养的提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