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婷
(大庆市靓湖学校)
摘要:在目前的小学教育当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结合国家对小学课程的最新教学标准自己要求,小学美术老师应当结合学生们的兴趣,优化美术教学,在确保他们能学习到基础的美术知识的前提下,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以及绘画能力,在创作当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核心素养的教育,在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的同时,建立一个基于核心素养教育的美术创新课堂。
关键字:核心素养;小学美术;创新课堂
引言:美术作为培养学生情操完善学生性格的学科,在小学教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鉴于美术课程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很有必要的。由于核心素养是一个最近提出来的新概念,因此美术老师应该在过去的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做出适当改变。通过对美术教学的创新,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确保核心素养美术教学的效果。
一、美术课程中核心素养的基本认识
目前由于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日益增长,小学的各个学科都在进行创新,美术课程也不例外。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为了响应国家的需求,同时也是培养现代化综合性人才的基础。由于小学美术课程对于学生的心理建设以及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极其适合作为核心素养培养的主阵地。然而单纯的进行核心素养的教学,不符合美术教学要求,因此需要老师巧妙的将核心素养的概念融入到美术的教学当中,并且在美术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充分的了解核心素养真正的含义,也就是说老师要通过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1]。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学生表现力弱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并且对外界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因此他们的想法天马行空,常常会有一些较为奇特的想法,因此教师想要完全的理解小学学生想要表达的想法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并且小学学生由于阅历浅,因此在向他们灌输核心素养的概念时,学生不一定能够理解老师的想法。因此综合的来讲小学美术老师应当通过引导学生发展的方式来让学生了解核心素养,以确保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效果。
(二)课堂氛围较难控制
活泼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一旦课堂的教学不生动,就很有可能导致学生缺乏兴趣,从而使得课堂的氛围失去控制,并且核心素养的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较为困难,这就进一步提升了课堂氛围失去控制的几率,最终导致美术教学的效率以及效果。而且也不能过分的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否则学生们还会因为或许兴奋而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因此教师应当灵活的控制课堂的教学内容,控制学生处于一个平稳的状态中,从而提升教学的效果。
(三)学生的美术天赋不同
虽然小学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但是天赋点对于美术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所以美术教师应当做到因材施教,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从而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接受老师做传授的美术知识。例如有些学生具有较为强烈的创作欲望,这样的学生喜欢从老师讲解的知识当中,来进行即时的创作,此时老师应当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允许他们进行即时创作。而有的学生就喜欢在无人的地方进行创作,此时教师也应当尊重他们的选择,允许他们独自创作,总之要充分的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这样才能提升学习的欲望[2]。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创新课堂的创建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的教学当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确保核心素养下美术教学效果的基础,因此除了要对课堂进行创新外,还要找出一个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时刻以学生为主题,尽量消除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从而让学生愿意去了解学生传授的知识,同时积极自主的进行思考,从而发掘老师想要传授的深层内容,也就是核心素养的概念。学生的学习越主动,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就越深刻,学生也就会对美术学科更加感兴趣,在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中完成学习内容,提高他们的美术自主学习能力。美术的教学是很灵活的,老师应当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样会使整个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多去了解学生们的想法,通过对课堂内容的评价来充实课堂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核心素养的培养变得更加简单。
(二)利用新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
过去的美术课堂,由于缺乏丰富的教学工具,因此教学手段较为单一,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工具被创造出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教学手段,通过各种新型的电子工具,可以进一步来调动学生们的各类感官投入到美术的学习当中,从而提升美术课堂上的教学效果。而且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灵活的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变更,从而让学生能时刻保持在一个较为兴奋的状态之中。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的声、像、图等内容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专注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当中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的,还可以让教师随时进行外部知识拓展,通过其他知识的辅证,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理解能力,从而让他们了解美术教学中的深层含义。
(三)在合作中提高学习效率
合作学习一直以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同时这也是核心素养中的要求学生具有的品质之一。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可以使能力不同学生之间进行互补,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吸收课堂知识,同时在合作之中,学生们的思想会进行一定的碰撞,从而让他们可以提出一些全新的想法,从而加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思考[3]。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对学生进行分组,但要注意的是分组要合理,否则就会对课堂的教学造成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当适当的下发一些小组任务,这样有助于小组内部协作能力的提升,而且通过组内的分工协作,可以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从而加强学生的自信心,间接的提升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提升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
(四)提高审美能力
美术课堂之中,还要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通过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以及鉴赏能力,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理解力,从而使他们能够发掘出课堂内容中隐含知识,即核心素养的知识。提升学生们的观察力,在分析美术作品中,学习各种各样绘画以及艺术表达的技巧。同时在完成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在交流之中美术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可以进一步凸显出来,并且老师要及时的进行讲解,从而提升赏析类教学的效果。
四、结语:
想要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就要对美术课堂教学进行合理的创新,运用丰富的美术知识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主动学习的过程当中,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发掘出课堂教学中的深层内容。教师应当科学合理的将核心素养的概念融入到美术教学当中,控制好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在美术知识的学习当中,完善学生的性格,确保学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兴.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与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2] 孙皖韻.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研究[J].教育界,2019(25):105-106.
[3] 王幡.浅析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中旬,2018(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