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理念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6期   作者: 曹慧玲
[导读] 大学英语教学存在大学英语课学生出席率低、课堂气氛缺乏生气、学生口语及写作能力普遍偏低以及学习动力严重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曹慧玲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200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存在大学英语课学生出席率低、课堂气氛缺乏生气、学生口语及写作能力普遍偏低以及学习动力严重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此外,学生学习英语的原因多是迫于毕业压力,且很多教师的教学也以让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主要目的。同时受社会就业压力的影响,各高校大量削减英语课时,转为专业课时,这无疑使英语教学的有效开展变得更加困难。因此,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虽然部分高校通过实际操练、教材整编以及互联网的使用等方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没有解决学生学习动机不强这一非智力因素。本文将以给养理论为突破口,重新审视并提出为学生提供积极给养的学习环境的创设原则,以期为未来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者提供相应借鉴。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大学英语;教学
        引言
        生态化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不仅可以有效地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还可以拓展教学思维与路径,丰富教学资源,降低教学难度,有效提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
        1充分利用网络等媒介以促进积极给养的生成
        当今社会,网络等媒介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供了相应的学习平台,但其中的资源整合并不十分系统,多为知识的简单罗列,缺乏条理性。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为学生创造一个条理清晰、学习目标明确的平台环境,让学生真正受益于信息资源。在设计英语学习环境时,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教学目标与内容,甄选对学生学习具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如专业教师可整理设计出词汇网络、趣味语法、文化沙龙等形式的课程,让学生在网上完成后并进行评价。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需要不断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考虑到外语学习的情境设置问题,教师可以使用VR虚拟现实技术,将英语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环节中,寓教于乐,最大限度地还原真实场景,刺激学生产生丰富的学习兴趣,使环境设计不断转化成学生英语学习中的积极给养。
        2克服局限,营造良好的精神生态环境
        学校管理部门、教师方面、学生方面都有自身的局限,为了更好地教与学,都应该克服自身局限,为保持大学英语选修课的教学生态平衡做出贡献。首先,三方面都应该克服观念的局限,共同重视大学英语选修课。英语选修课和必修课一样,是学生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每学期选课之前,管理部门应加大对选修课及任课教师的宣传,介绍课程的有关内容、选课的意义及任课教师的情况,教师也应做好导向工作,学生自身也要重视选修课的选择,三管齐下,让学生选课不再盲目,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精神生态环境。其次,学校管理部门要克服“官本位”的局限,发扬好“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把消极因子转换为积极因子,为教师创造良好的精神生态环境。不要一味实行高压政策,而要制订相关政策鼓励大学英语教师开设选修课。除了惩罚机制,更多地还应研制出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奖励机制,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让教师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减轻教师的精神压力。同时学校管理部门要支持大学英语教师攻读博士学位,适当降低大学英语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制定大学英语教师终身教育制度,给教师提供更多进修提高机会。再次,学校管理部门与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有和谐的交流,从而达到一种正能量的交接转换。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贴吧等交流,实时了解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及时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动态,为他们做好后勤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缩小班级规模,增加教师对学生生态个体的关注度和学生活动的参与度,形成师生间交流思想、沟通情感人格相互碰撞的生态互动关系,促进大学英语选修课课堂生态的健康有序循环发展。
        3依托教师发展中心,优化教师学习的氛围
        构建大学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需要优化学习氛围,高校可依托教师发展中心,搭建院际、校际沟通渠道,提供多学科教师共同体交流平台,根据学校对英语学科的定位,制定阶段性发展目标,鼓励教师自发、自觉组建学习共同体,以营造教师之间进行合作和共享的学习生态。“有意义的合作”是教师学习共同体建立的基石。对大学英语教师个体而言,不同的教育背景、人生阅历、教学和科研积淀等使他们形成了交流、学习的信息差和动力。依托教师发展中心开展合作型教学和研究活动,创建热衷合作与分享的教师学习生态,可以让大学英语教师个体获得良好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营造合作、共享、共赢的教师学习氛围。
        4注重大学英语生态化教学环境的构建
        注重大学英语生态化教学环境的构建,不仅是推动生态化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是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在驱动力之一。所以,高校教育管理者要注重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化教学环境的构建,要明确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的与指导者作用,构建良好的师生课堂关系与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同时,在实践教学中,通过教师合理的设置相关教学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研究、执行解决问题等,实现教学的平衡发展,实现和谐的生态氛围。但是,这样的生态化教学环境不仅需要教学管理者的共同努力,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以及独立性,具体表现为:首先,主动性是生态化教学模式中必备的因素。主动性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强化自我认知,发现自身的不足与学习误区,理清不同知识之间的关系与盲区,强化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同时,教师要根据相关教学知识合理的构建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能够积极探索知识的内涵,增强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实现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与习惯的培养与提高。其次,创造性。即学生通过系统完善的英语知识学习后对于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如果学生可以熟练正确的使用所学英语知识完成一些英文素材的创作或者日常交际问题的解决,则表明学生已经对于相关英语知识与英语应用能力有了全面的掌握,这也是一种自我学习能力提高的一种表现。同时,教师还要以此为基础加强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从而更好地完成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活跃性与积极性。最后,独立性。即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构建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创新教学方法逐步帮助学生培养学生建立独立思考意识与能力,实现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缺失现象是现在一个比较普遍并且严重的问题,所以高校也应该对此引起重视,同时还要提出一定的解决对策,但是在这一方面仅仅依靠高校的努力是不够的,也需要国家扶持和教师积极参与,首先国家要为高校英语教学指明发展方向,而英语教师又要结合理论和实践,在英语教学中渗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提升学生的口语水平,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英语能力运用于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成为自己职业能力的一部分。当学生掌握了跨文化交际能力之后,学生就能够对外输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郭书法,夏娟,张海燕.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专业学习共同体[J].宁夏社会科学,2014,(1):157-160.
        [2]王京华,李玲玲.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5(2):39-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