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娟 张文涛
武汉大学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高校一直处于停课的危机状态。在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教育部决定在全国高等学校实施在线教学。2月4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出《关于在疫情期间做好高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高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要做到质量与课堂教学实质等效,学校要充分做好预案,顺利开展在线教学工作。
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身处疫情中心的武汉大学,同心协力、共克时艰,在坚决打赢武汉保卫战的同时,也在进行一场教育教学的特殊战役。
一、应对危机:武汉大学积极筹备在线课程开展线上教学
为顺利实行线上教学,减少因新冠疫情延期开学对本科生学业造成的影响,武汉大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技术手段,按照与实体教室一一对应的方式建立虚拟教室网络平台,根据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课表,要求教师面向全校本科生开展线上教学。同时迅速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需求调研和平台设计,建立QQ群、微信群,畅通师生沟通渠道。2月5日-16日,先后完成了虚拟教室平台建设并进行上线测试、上传教务数据、平台技术使用培训、模拟试运行等工作。2月17日武汉大学虚拟教室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从今天起全校本科生可以开始正常的学习。同时升级了珞珈在线平台,同步教务系统课程数据,丰富各类教学资源,有力的支撑了在线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且考虑到少部分师生设备条件有限,我们还提供了教学互动终端学习通,师生可通过手机进行线上教学、课堂活动、课后反馈等流程,保障开课顺畅。为确保教学工作的稳定有序开展,在学校统一的虚拟教室平台管理下,教师也可自行选择腾讯会议、腾讯课堂、雨课堂、钉钉等各种授课平台进行线上教学。通过多个平台的有机结合,武汉大学最快最好的满足了线上教学的需求。
二、立足实际:武汉大学狠抓在线教学质量持续改进
通过精心筹备,积极建设,武汉大学在线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果。珞珈在线平台一直保持在高水平负载运行状态,承担了学校一半在线教学的任务。根据珞珈在线后台数据统计,2020年2月10日至6月19日,我校新建在线课程4112门,登录平台教师9062人,总学课学生29097人,总访问量176,686,209人次。
在运行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为应对疫情需要,方便老师建课,学校革新以往“申请—审批”的开课模式,采用后台集中导入,老师自行激活的方式进行开课。初期,部分老师不熟悉新建课程操作模式,产生了一些无效课程,经过学校统一的线上教学平台应用培训以及教师试用一段时间后,才进入了有序状态。同时推出多场“线上教学沙龙”,分享名师大咖们的线上教学经验,激发教师提高授课水平,使教师深谙教学规律,优化课堂内容和结构,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巧妙的融汇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随堂测验、热点讨论、汇报展示等形式,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并根据实际教学运行情况和学生的意见反馈,还新增和更新了部分课程。同时鼓励教师录制课程视频,制作课件PPT,上传课程资源,增补课程所需内容,开展课堂活动及讨论互动,确保在线教学与实体课堂教学实质等效(见图1、图2)。
面对大量的在线课程,我们双管齐下,一方面利用信息化手段监控教学质量,使信息技术全面、深度融入到教与学全过程;另一方面加强督导和教学管理干部在线巡视工作,汇总全校教学状况,了解师生在线教学的状况和困难,发现问题迅速解决,并及时反馈意见。全面的了解学生学习行为管理、课程质量管理、学习进度管理等方面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教师运用新技术、新理念开展在线教学,实现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三、融合创新:积极促进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广泛共享
疫情为线上教学提供了机遇,当前的在线课程以空前的规模快速发展,拓展了教学时空,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高校应以此为契机,加强在线教学质量,统筹线上线下课程体系,构建并推广线上与线下协同发力、融合互补的教学模式,是我们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在“互联网+”的时代,在当前全球共同的艰难时刻,中国有责任,也有能力让世界高等教育分享中国经验、中国成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全球共享。目前,武汉大学已通过“爱课程”平台推出第一批8门优质课程在国际平台面向全世界开放,第二批10门优质课程正在平台审核中。在国际平台上线的课程拥有中国质量、国际水准。我们将积极打造优质金课,积极推介配有英文翻译或者全英语讲授的优质课程,使更多的国内外大学生共享高质量的课程,积极促进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广泛共享。
作者简介:宋娟(1983-),女(汉族),重庆万州人,人文社会学硕士,从事高等教育研究。E-mail:sj-songjuan@126.com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湖滨六区4栋4门101,宋娟13971384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