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建FPGA教学团队的师资培养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4期   作者:刘娜1 宋娟2 马秋环3 朱青青4
[导读] 近几年FPGA技术发展迅速,其高度的灵活性,使其在通信、数据处理、网络、仪器、工业控制、军事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刘娜1  宋娟2  马秋环3  朱青青4
        青岛黄海学院,山东青岛  266500
        摘要:近几年FPGA技术发展迅速,其高度的灵活性,使其在通信、数据处理、网络、仪器、工业控制、军事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数字IC设计领域,前端验证工作一般都是用FPGA完成的,因此FPGA工程师也是IC设计公司迫切需要的人才。FPGA设计开发已经成为当前最有发展前途的行业之一。日前,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到鼓励有条件的高校采取与集成电路企业合作的方式,加快推进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鼓励社会相关产业加大投入,支持高校联合企业开展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加强集成电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FPGA技术;教学团队;师资培养;模式研究
1 研究背景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FPGA方面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更好地适应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要,在学院校级教学团队和校企合作项目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工作,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高水平专业教师团队。
建设“双师双能”师资认定规范及准入原则办法,成立认定机构及专家委员会,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提升实践能力,形成工科人才特有的培训机制,替代原来的不够深入的挂职锻炼模式。
打造全新的校企合作发展平台,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互惠、发展共赢、文化共融”。通过多种措施,让专任教师有机会去企业挂职锻炼,切实提高实践能力;让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师深入教学,促进实践教学水平提升;校企相互协调,在学生培养、教学资源建设、教改及科研项目建设中深度合作。
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改变传统的教师评价体制中重科研轻教学,重高学历、高学位而轻实践经历和能力的弊端,重新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健全培养、认证与管理一体制度,在职称评审、评优评先、外出研修等方面向认定教师倾斜,激励教师主动向双师双能型方向发展。
教学、学术和实践水平并存的双师双能型教师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通过“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探索师资队伍培养的新途径,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是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核心任务。
2 建设内容和实施路径
2.1建设内容
(1)深化大学的教育改革,提高在教师的培养质量,培养具备全面专业理论知识较高实践能力的教师技术人才。
(2)注重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一方面通过参加技术培训和考证,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另方面大力营造双师双能型教师成长的良好环境,有计划地组织培养对象参加高级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3)提高 FPGA专业技术能力与课程开发水平,通过主持教研课题和专业课程建设,提升被培养教师的业务水平。
(4)注重教师对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突出企业科研项目在教育中的作用,满足社会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所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求。
(5)通过基于FPGA设计的课程改革的方法研究找到一套更贴近于企业的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2.2实施路径
把FPGA技术的师资培养的实施路径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意识形态的建立。

由企业技术人员介绍FPGA发展趋势以及它在电子信息、嵌入式等专业领域的地位和作用,并介绍目前企业的需求,建立一种动态可持续的意识形态。
第二阶段:通过参加高水平的课改专题研讨会、研修班,或外出观摩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第三阶段:加强教师培训项目的检查督促。学校定期对培养工作进行检查督促,问题及时整改并建立培养对象汇报制度。学校保证按培养计划,提 供经费保障。
第四阶段:与企业进行紧密的科研合作。共同申报基于FPGA技术的科研项目,有效的提高教师的科研实践水平及教学水平
3 预期目标
3.1完善“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平台
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及企业技术研发岗位,完善双基地教师培养平台。并形成一套较完善的企业挂职锻炼训练体系,构建一套较完善的“双师双能”选入准则文件及相应的评价体系。
3.2 提高“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
力争通过一年的建设周期,“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初具雏形。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专任教师中60%以上教师有半年以上的企业实践经历,或者具有工程类的科研项目,具备科技转化能力;专业课程任教师资队伍中企业兼职教师比例达到50%,并且都参加过校内的教育方法等培训,具备较好的教学能力;力争通过几年的逐步推进,达到校内自有师资达到“双师双能”的比例占60%以上。
3.3 提升专业教师队伍实践能力
“双师双能型”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注重传统教学思维和现代“互联网+”思维相结合,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工作;
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熟悉现代工程技术和生产组织全过程,精通工艺流程设计,能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3.4 增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随着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的提高,实验、实习、实训类课程进一步优化,广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逐步增强。参加各级学科竞赛、创新活动的比例提高,学生整体创新实践能力得以增强。
3.5 提升协同创新服务社会能力
通过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提高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资格、工程师资格兼具,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具有创新创业思维和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积极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广泛开展科技服务和应用性创新活动,促进产、学、研、用结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坤,李方媛,赵长利.基于企业实践的“工程化”师资队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视界,2020.3.
[2]杨会伟.基于项目驱动的“三位一体”FPGA应用技术教学探索[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10.
[3]朱贇.“FPGA”课程中争论式教学的研究和实践[J].无线互联科技,2019.10.
[4]华一村,曹源,张义红,邓开连,李楠.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FPGA实验教学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8.
[5]慕海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的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培养途径探析[J].智库时代,2019.11
作者简介:刘娜(1984-),女,汉族,山东滨州,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信息检测,智能控制。
项目名称: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FPGA开发师资培训项目(201901063016)
基于FPGA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研究(2019010130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