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呵护 以爱促教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4期   作者:杜亚琼
[导读] 教育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事业,教师对学生是一种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关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关心和爱护。
        杜亚琼
        许昌市建安区第一高级中学
        【关键词】教育 学生 陶冶情操
        【摘要】教育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事业,教师对学生是一种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关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关心和爱护。“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更应为之计长远。
【正文】做学生信任的老师,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我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1.春风化雨,循循善诱
教师要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学生脆弱的心灵。教师要永远心系学生,细心观察学生的状态,了解学生的心理。恰当激发学习动机,并以此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一时的爱护和关心是容易的,长期永葆爱心却是很难的;关爱优秀学生是容易的,关爱有学习困难生却是很难的。要成为一个充满挚诚爱心的教师,需要教师和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的基点是平等,其特点是对话。“视学生如子女(弟妹),与学生交朋友”。这是热爱学生的感情基础!这是赢得学生爱戴、尊重和信赖的泉源!这是使学生接受教育的保证。
“理解学生,教在心灵”。教师要善解学生的心意,解读学生的心灵,激励学生的情感,以取得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师要有博大宽广的胸怀,理解不同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允许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诚地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常怀着体贴、爱护之心去观察和认识学生的行为。对于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能以宽容之心,从积极发展的角度理解。
理解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发自内心的热爱。

用心体会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多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既是他们的严师,又是他们的益友! 从学生的内心深处打动他们,激励他们!从而能够不动声色地、迅速地觉察到学生情绪上的微妙变化,时刻与学生保持着心灵的沟通,做学生灵魂的灯塔。
2.期望
教师始终对学生寄予殷切的期望。学生的点滴进步,无论是思想品德上的,还是知识技能上的,教师都应该为学生的点滴进步喝彩,为他们的健康成长鼓掌。更要求教师以一个正确的人才观,世界观,价值观来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养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能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
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智慧火花的迸发,都是可塑造的栋梁之材,都是值得花费心血去培养的对象。有这样的认识,才能始终微笑地面对每个学生,热情地帮助他们成长。教师要时刻准备着用自己心中小小的火种,去点燃莘莘学子心中可燎原的生命之火。即使对于那些各方面都还暂时落后的学生,也要用自己的爱心,用自己的行动去鼓舞他们、激励他们,带领他们健康地成长。
3.俯首甘为孺子牛
教师应该付出全部的热情和心血帮助学生成长。教育如同涓涓的溪流,滋润每一个幼小的心灵,完善着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为了学生的成长,默默无闻地铺路搭桥。为了学生的发展,心甘情愿地奉献。这就是教师责任,这就是教师的付出。尽管教师的工作往往与财富、权力、名利无缘;尽管教师的劳动很难得到精确的计算,但,她仍是无怨无悔的!因为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就是自己的最大的欣慰和最高的奖赏!在紧张有序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在和学子共同跋涉的小路上,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参与竞争,让他们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达到自我补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让他们自由地、充分地展现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我。
教师的关爱是阳光,是雨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碧蓝的天空!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架起一座通向明天的桥梁!微笑面对学生,把无限的信任给予学生。让我们塑造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和谐教育环境,身处其中,其乐融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