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4期   作者:杜朝霞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各行各业的竞争愈发激烈,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教学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发挥其意义和作用。
        杜朝霞
        湖北省老河口市薛集小学  湖北襄阳  441808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各行各业的竞争愈发激烈,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教学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发挥其意义和作用。而对于学生而言,现代化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要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更重要的是还要高尚的道德品质行为。所以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实施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同时也要学校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尤其是对于小学时期的学生而言,因为小学生正处于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意识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教育;良好品德行为;培养策略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提高小学生社会竞争力和自身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同时,以德智体美劳和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小学教学已经成为了当今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和教学重点。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素质教育得不到重视,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以及行为的培养也无法引起重视,所以导致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实施一直得不到实质性的进展。然而从目前的小学教学现状来看,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行为的培养依然没有得到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依然有较多的问题制约着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行为的养成。那么该如何解决现阶段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呢?下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究。
一、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行为的培养现状
(一)教育素材缺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并且充分的利用好教材上的德育教育资源,并且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通过积极的创新教学方式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也认识到了这一点,认识到了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行为的重要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也对教材中的德育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和剖析。但是仅仅依靠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教师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认为只要做好课本上知识的讲解就足够了。熟不知教材中的教学资源有限,如果教师只讲述课本上的知识,并且没有认识到举一反三的重要性的话,那么长时间讲述课本上的知识不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甚至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无法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和意义,更无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
(二)教学方式陈旧,缺乏新颖性,无法达到实质性目的
除了要拓展教学资源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的创新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使教学具有新颖性,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但是通过对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行为的现状调查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比较陈旧,缺乏新颖性。比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一般都是由教师讲述某个故事,学生根据故事说一说自己获得的道理和看法。再或者是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一个视频,然后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认清事物的好坏和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但是却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此外,长期处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必然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还会使学生感觉到思想品德课程非常枯燥,最终导致失去学习的兴趣,也无法达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目的。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行为的策略
(一)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仅仅依靠课堂知识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积极的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主人的快乐,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以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在开展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这一课程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打扫学校的文章,到学校图书馆或者是电子阅览室去查阅学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然后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制定学校未来的发展方案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感受到了学校教书育人的作用和承担的责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进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为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通过借鉴典型故事,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质
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有效的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充分发挥课本上的教学资源之外,还需要根据课文内容开展拓展性教学,通过借鉴一些典型的故事、对这些故事的剖析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例如在开展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我们不乱扔》这一课程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教学,比如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环境污染造成的未来,比如给人们的生活造成的影响,给动物以及气候在成的影响等等,这些都是一些典型的故事。然后再由大因素到小方面的影响,比如向学生展示班级卫生脏乱差带来的影响,学校不及时打扫卫生带来的影响等等,从大的影响方面逐步缩小范围,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进而使学生养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行为习惯,也为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意识
良好思想品质行为的养成不仅仅是在个人习惯上,也是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重要途径。同时,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也是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鉴课文中的内容来渗透对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教育,以此来培养学生尊师敬长的良好品质。例如在开展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爸爸妈妈在我心中》这一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本节课程教学来培养学生尊师敬长、孝敬父母的品质。比如可以让班级上的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关心自己的方式有哪些?哪些方面体现出了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等等,也可以让小学生围绕这两点话题进行讨论,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孝敬父母的道德品质。当然,除了本节课程之外还有很多课程都可以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不仅仅只针对家长,也可以是针对教师,针对那些无私奉献的人,这都是培养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行为的题材。再比如《走近我们的老师》这节课程,教师可以利用本节课程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教师的看法,或者是学生认为教师哪方面做的比较好,又有哪些缺点等等,以便于在日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及时的改正。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道德品质等等,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渗透情感教育,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
结束语:
总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不仅是新课程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小学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品德行为的重要性,利用好教材中的德育教育资源,并且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性教学等等,从而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习惯,为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童妙凤.浅谈《品德与社会》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作用[J].语文课内外.2019.
[2] 彭惠.探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趣味性教学模式[J].亚太教育.2015.
[3] 高文先.信息化背景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提升策略应用说明[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