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耀华
北京市经贸高级技术学校 北京房山 102400
摘要:中职学校的“知识+技能”考评模式,是推动职业教育能够持续稳定健康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其在对我国中职学校考评模式的改革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时,也推动了学校培养人才的进程。本文对“知识+技能”考评模式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同时对中职学校“知识+技能”考评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究。关键词:中职学校;知识+技能考评模式;探索与实践
学校将“知识+技能”考评模式有效运用到中职学校日常教学中,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优秀人才,对中职教育势必会产生巨大影响。如何适应考试改革的需求与机制,发挥“知识+技能”考评模式的良好成效,是中职学校当前亟待解决与探索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中职学校要总结先进经验与教训,作出有益探索实践,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持续献策献力。
一、“知识+技能”考评模式的重要意义
首先,“知识+技能”考评模式可以促进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与下一阶段的学习建立良好衔接关系。“知识+技能”考评模式是一种新型考核方式,以往中职学校的考试制度沿用的都是应试教育学校的考试模式。传统闭卷考试模式单一死板,与人才培养目标与技能课程的教学需求不相符合,大多学生都是以死记硬背的形式应付考试,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得不到提高,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也无法进行有效评估,影响了应用型较强的学科的建设进程。
而通过“知识+技能”的考评模式,学校可以挖掘选拔出应用性较强的人才去专业学校进行学习,提高人才发掘与培养成效。选拔出来的中职生人才大多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技能操作水平高,对自身的理想和就业有较为可靠的规划,这样一来也为将来企业单位对高技能型人才的招聘打下基础。
一方面,“知识+技能”考评模式给予了中职生接受高层次教育的机会,在这种考评模式的激励下,对于那些实际操作能力强且渴望技能得到进一步强化的学生,是打磨他们实际应用水平的最好机会。其不仅激发了中职学生的内驱力,也促进了学生多样化的成长,提高了职业教育在人民大众心中的满意度与接受度。
另一方面,“知识+技能”考评模式不仅是对传统考评模式公平公正优点的传承,也弥补了传统考评模式的不足,在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技能水平。通过这种考评模式,教师可以清楚的看到学生存在的不足与长处,有助于提供给学生精确的发展方向,继而向社会提供更多多元化、高技能、高素质型人才。
二、中职学校“知识+技能”考评模式改革的有效探索路径
(一)根据学科特性,科学限定知识和技能考评内容权重
中职学校“知识+技能”考评模式中的考试内容首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从课堂和书本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具体可分为专业基础知识和文化综合知识。文化综合知识顾名思义是学生学到的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和专业理论知识。
当前学校注重技能培养,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忽视理论知识的地位,学生唯有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才可为技能强化夯实基础。与理论知识考评相比,学校可以根据学科的特性,考虑知识和技能考评的占比权重,比如,会计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学校更看重的应是他们的操作业务技能如点钞、账务处理、珠算等,所以针对于这类专业,考评中可以对技能方面更加以侧重一些。
中职学校设计一个科学的知识与技能考试内容权重,对于考试制度的科学性、公平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中职教育的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所以,当前中职学校科学限定知识与技能的考评内容权重,是改革考评模式的首要任务。
(二)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促进知识和技能考评内容的深入融合
中职院校可以依托行业企业的资源,搭建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与平台,在学生具备扎实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组织学生深入到企业内部,感受企业的工作环境与管理运营模式,深化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有机融合,为学生的考评成绩提供保障。学生在真实的实训环境下,可以增强自身的技能水平,找出自身和优秀工作者的技能差别,从而弥补自身不足,使自身技能操练更为成熟,为以后踏入社会进行就业奠定基础。
学生如果只具备单方面优秀的理论知识或者操作技能,根本无法发挥“知识+技能”考评模式的有效性,为了实现知识+技能考评内容的深度融合,学校还可以聘请有关优秀讲师进行授课,因为他们的实战经验较为丰富,可以利用相关鲜活案例给学生讲授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通过这种“走出去”和“请进来”两方面举措,切实强化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考评内容的有机融合。
(三)秉承多样性原则,改革创新评价机制
学校应当秉承多样性原则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的多元化,就是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还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隐藏潜能、创新能力等进行综合考评;考评主体的多元化,就是转变以往只有教师作为考评主体的局面,外延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企业评价等形式;考评方法的多样化,是指除了基本的考试外,还要探索并开发出适合考评主体使用的科学的、可靠的、公开的、简便的评价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考评不能仅局限于学生的结果,要对整个考评的发展变化过程加以注重,即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进行有机融合,将考评过程中发展变化的部分纳入到评价体系中。
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应当在纵观职业教育全局的基础上,构建“知识+技能”渐进式的考评体系,为学生打通可以实现无缝衔接的学习就业的动态化渠道。从学科特性出发,通过科学限定考评内容权重、校企合作、变革考评机制等方式,积极提高中职教育的成效,满足教育社会发展对各个领域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新.中职"知识技能+心理健康"教学模式探析[J].河南教育(职成版),2020,(5):49-50,56.
[2]黄丽秋.中职学生园林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三点”论[J].农家参谋,2019(17):204-205.
[3]马萍.专业技能教学视角下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研究——以鲁中中等专业学校工业分析检验专业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22):166.
作者信息:程耀华,女(1976.12-),汉族,山西省阳泉市人,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安全;
基金项目:世界技能大赛对中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