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交媒体在家园合作中的应用现状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4期   作者:王思文 李其科
[导读] 家园合作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传统的家园合作形式比如家访、家长会、家园合作宣传栏等效果不好。
        王思文  李其科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22000
        摘要:家园合作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传统的家园合作形式比如家访、家长会、家园合作宣传栏等效果不好。随着网络的发展,社交媒体兴起,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利用QQ和微信等社交媒体发布各种讯息,开展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本文在阐明利用社交媒体开展家园合作的必要性的前提下,选取江苏省 L教育集团下属的 3 所幼儿园,利用问卷法、访谈法,发现利用社交媒体开展家园合作的现状,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社交媒体;家园合作;现状调查

家园共育(Homeland Education)?是指家庭和幼儿园两者之间进行合作的教育过程。幼儿园作为学前儿童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场所,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传递幼儿在园的一些表现,积极主动和家长沟通联系,让家长了解幼儿园中的保育以及教育的具体内容,让家长积极的参与进来,吸取家长为幼儿园提出的建议与意见,真正做到幼儿园、家庭对幼儿进行合力的教育。
社交媒体(Social Media)指互联网上基于用户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交换平台。社交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等等。社交媒体在互联网的沃土上蓬勃发展,爆发出令人眩目的能量,其传播的信息已成为人们浏览互联网的重要内容,不仅制造了人们社交生活中争相讨论的一个又一个热门话题,更进而吸引传统媒体争相跟进。
一、利用社交媒体开展家园合作的必要性
(1)丰富互动形式,提升共育效率
调查数据显示表明,96.4%的幼儿教师和 94.9%的幼儿家长认为利用社交媒体开展家园共育工作在补充和改善传统家园共育形式上非常有帮助或者较有帮助,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需要,家园合作共育需要进一步开展和更新,传统的家园共育形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年轻家长的需求,家长教育理念的提升,对科学育儿知识的渴望,促使家长更想了解幼儿的相关信息,而社交媒体的信息高效传达优势、免费的资源共享、随时互动的幼儿知识等方面体现了自身的功能优势,补充和改善了传统家园共育形式的不足,为新时期幼儿园开展家园共育提供了新的契机。家长现在更多的是关注的孩子在幼儿园一天干了什么,教师给孩子教了什么,以前没有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的时候,都不可能知道,还得专门问老师,很麻烦,现在随时就可以关注到幼儿一天在园的日常生活。
(2)全面了解幼儿,采取针对措施
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的出现,使得幼儿家长和幼儿教师之间的关系与以往产生了很多的不同,利用社交媒体沟通交流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双方可以实现及时的互动交流,当前幼儿园中家园之间的关系已经和以往的家园关系大为不同。家长育儿理念的提高,他们更乐意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了解孩子的人,教师要做好教育工作,需要全面掌握和了解班里的每一位幼儿。而借助社交媒体,为家园双方的交流架起了诸多新的桥梁,便于家园之间及时的传递信息和沟通交流,增进对幼儿的了解。调查数据显示,98.6%教师和 96%家长认为利用社交媒体可以增进幼儿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了解非常有帮助或较有帮助。
二、相比传统家园共育过程中,家长更多的处在一个被动的过程中,就像在访谈中教师所说的,中国人都比较含蓄,有些话当着面说的时候会觉得不好意思,家长利用这种社交媒体去交流表达的时候更加自主一点,他们更乐意将自己独特的想法、观点去传达给教师。家长告诉说,毕竟人家是老师,我和老师一说话,我就紧张,生怕什么地方没有说合适,得罪老师,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有影响,从来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现在好了,利用这种方式可以使我和教师沟通过程中避免紧张。比如像家长说的,一方面我向老师问问题或者老师发的消息在回复的过程中,我有充分的时间编辑好,检查自己是否说的合适,然后再发过去,给了我足够的缓冲时间;、新媒体形式下,家园共育的现状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根据表1和表2可以看出,此次调查对象500人中,幼儿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的人数为310人,年龄集中分布为50-70周岁(43.2%)。这说明现在的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幼儿每天接触较多的为老年人。幼儿的父母在平时的工作比较忙的情况下,通常由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来接送或者是照看孩子。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外公外婆,都有一个共性—隔代亲。老人由于年龄的问题,会对隔代过分溺爱,把孩子宠成小公主或是小皇帝,但长此以往,会使很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失去明辨是非的能力,甚至会对自身的健康成长产生危害。所以,我们应该多多鼓励孩子的父母直接参与到家园共育的过程中,特别是有良好的教育理念的父母,进而帮助幼儿的良好性格的养成。


(二)幼儿父母使用社交媒体进行家园合作较频繁
根据问卷数据可以看出,虽然接送幼儿的人群主要为老年人,但是使用社交媒体与幼儿园进行家园合作的主要还是孩子的父母,其人数在参加问卷的500人里,高达401人,且使用频率最高的社交媒体为微信,其频率为80.2%。这说明家长还是比较关心幼儿的学习情况的。相比传统媒体而言,社交媒体在及时性方面做得要好的多的多。而微信作为主要的使用的社交媒体不仅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还能随时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同时方便教师针对幼儿的一些问题,与家长及时沟通,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家园共育。
1.对幼儿园的宣传功能
现在的社交媒体平台,就拿微信来说,都有自己的公众号。教师可以在幼儿园的公众号中投放关于一些幼儿园内的环境、材料、设施的照片,这样不仅能让家长有效的观察到幼儿园内的环境,还能起到宣传的作用。例如,一些未想好让幼儿去哪所幼儿园上学的家长,可以通过微信的一些公众号,通过图片、文字等方式对幼儿园做一个深刻的了解,了解幼儿园的氛围以及特色,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就近选择幼儿园。幼儿园不用大肆宣传,通过微信公众号就能对幼儿园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起到了宣传的作用。
2.幼儿园与家长间的互动功能
   教师与家长作为幼儿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是极为重要的,社交媒体作为一个信息化网络平台,能及时有效的进行相互交流讨论。家园双方甚至是家长与家长,家长与老师都能在社交媒体平台发表一些幼儿趣事或者教育理念、看法等,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家长与幼儿园间的互动,还能促进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
(四)家园合作的主体为教师,家长参与家园合作较为被动
目前家园合作大多都是单方面的听老师说(64%),家长很少发表自己的见解(36%)。存在这样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1.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地位不够平等,总是认为老师说什么就是正确的。
2.教师受过专业的训练,在知识方面的储备甚至是实际育儿理念都比自己要强。
3.家长提的意见未被教师采纳,或者是教师提出问题时家长不予理睬。
(五)微信作为社交媒体使用频率最为频繁
从表2.5可以看出,社交媒体使用频率最普遍的为微信,高达80.2%。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甚至是生活都需要社交媒体作为媒介,而微信作为使用最为普遍的社交媒体,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仅是家长还是老师,在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上都长达一小时以上。若是幼儿园利用这一普遍现象,进行家园合作,不但能帮家长合理规划碎片时间,而且还能帮助家长有效的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三、利用社交媒体,开展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
(一)使用工具比较单一——微信
例如QQ、微信、钉钉等都属于社交媒体,然而在家园合作中,家长与教师间进行沟通合作的工具大多比较单一,多为微信。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微信相比其他社交软件更加受欢迎,这样的原因是界面相比QQ较为简洁,功能也比较完善,相对其他社交媒体更适合被中老年人接受。而年轻人选择微信为主要社交媒体的原因是,微信在工作中、生活中更加方便。
(二)利用不当,加重教师负担
   家长和教师之间,经常使用社交媒体进行沟通交流。社交媒体在家园合作中的使用,常常占用教师的课余生活时间。有的家长可能会在半夜发消息给教师,询问幼儿的情况或者是闲聊等,作为教师回应是基本的职业素养,但是这样的行为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休息时间。幼儿园利用社交媒体作为家园合作的基本方式,便捷了家园间的互动,增强了家长与教师间的交流,这是母庸质疑的。但如何在促进家园合作的同时,减少占用教师的课余生活时间,是值得大家共同商讨的。
四、利用社交媒体,开展家园共育的建议
(一)建立相应规章制度
幼儿园社交媒体群的建立,是为了促进幼儿园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是为了家长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家园共育的过程中来,最终促进幼儿的健康快乐的成长。社交媒体在家园合作中的应用是存在一些便利,但是他的问题也不可忽视。关于如何减少这些问题,我有以下建议:
1.合理安排使用社交媒体群的时间
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做到减少占用教师的课余生活时间与家长进行家园合作,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商讨。比如教师和家长之间可以共同商讨约定一个时间,大家在约定时间内发布消息,解答疑惑,解决问题。毕竟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在一天中随时随地拿出手机关注群消息都是大现实的。一方面,幼儿园的不允许。教师在园的一日生活对幼儿有着保育与教育的职责,教师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幼儿的身上,而不是时刻关注手机,想着与家长进行交流;另一方面,工作单位的不允许。家长不仅充当着幼儿父母的角色更是一个企业的员工,倘若家长一直关心交流群的动态,不关注自己的工作,也是对企业的不负责。因此,家园双方应该制定一个明确的交流时间表,互不影响彼此的工作和休息。
2.利用家委会监督社交媒体群
   一方面教师由于自身工作强度较大,并不能全面的关注到每一个家长的感受,另一方面,家长碍于面子,不太好意思与教师进行交流,这时候就需要家委会成员在当中进行协调。教师在工作忙的情况下,可以请家委会的成员协助自己整理总结关于育儿或者其他方面的困惑,再由教师统一解答疑惑并提出建议。相反,家委会成员,也应该监督家长在群内的情况,避免非本班家长进入家长群,或是提醒家长在社交媒体群中发广告等情况的发生。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大大提升管理效率,从而促进家园合作的良好进行。
(二)与传统家园合作途径相结合
相比较新型社交媒体,传统家园合作形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传统的家园合作方式中,家长往往处在被动接受消息的地位,倘若存在一些问题想法,大多是幼儿传话给老师,而幼儿因为年纪较小,理解力与认知发展水平较差,会存在比较大的误差,易给家园合作带来不便。因此,我们需要将传统的家园合作方式与新型社交媒体相结合,创新交流合作平台和渠道,使家长真正参与到家园共育的过程中。新型社交媒体时效性与及时性方面要比传统社交媒体好的多的多。若幼儿在园内发生什么意外情况,教师能够第一时间拍照通知家长,使家长能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情况。在家中,若是孩子不肯听家长的话,存在挑食等现象,家长无法教育的情况,也能及时发消息给教师,寻求意见等。
五、结语
本文阐述了开展家园共育对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时代潮流的发展,网络社交媒体的普及,为家园共育提供了现代化的联络媒介,从而肯定了利用社交媒体促进家园共育的可行性。主要运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开展利用社交媒体促进家园共育的研究,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通过对国内外家园共育的研究以及国内外关于社交媒体与教育的研究进行综述,论述了社交媒体时代背景下,将社交媒体应用于家园共育工作已成为必然。
总体而言,幼儿园利用社交媒体开展家园共育为其家园双方搭建了一个平等、互动、便捷的网络沟通平台,为家园双方密切联系和协作共育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社交媒体并非万能的,传统的家长会、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等仍然是家园共育的有效补充,传统的家园共育方式与社交媒体的应用不是对立的,而应该是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幼儿园若能将两者相互渗透、相互配合,必能取得更为理想的家园共育效果,从而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生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4).
[2]黄河清.家校合作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7.
[3]邢利娅.幼儿园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16.
[4]李玉莲,张文芳.用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指导家园共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6.
[5]程秀兰,牟智佳.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J].调查研究,2013.
[6]毕晴.新技术、新媒体与幼儿教学活动的整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

作者简介:
王思文,1998.11,女,汉族,江苏扬州,专科,幼儿园教育
李其科,1996.07,男,汉族,江苏淮安,专科,幼儿园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