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题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4期   作者:张伟才
[导读] 本文的图题是指有插图的一类题目的统称。
        张伟才
        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实验初中部  山东 滨州  256600
        摘  要  本文的图题是指有插图的一类题目的统称。本文着重例举插图在教材中的引用和图题在近5年学业水平考试中占比日趋增重的现象,旨在说明研究图题的重要性,提出重视图题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插图   图题   初中生物学教学  
一.教材插图引用研究
新课标改革对插图教育的客观要求:《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在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还应做到图文并茂,以提高可读性”。新课标教材中,图文并茂成为了初中生物教材的一大特色。这些插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学科知识的直观概念,有助于学生提升生物学核心素养,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的掌握。
在我国初中生物教材存在五种通过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的教材版本,包括人教版、济南版、江苏版、河北版、北师大版五个版本。通过对比发现,这五个版本的教材中,图表丰富且多为彩色图片。通过实物照片、示意图片、图表曲线等多种插图形式,生物教材为初中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材料,使生物教材生动形象、直观易懂,这既有利于使教材中抽象的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也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结构图或结构示意图便于培养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生命观念中的结构与功能观。
笔者对济南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的生物学教材(2012年11月第一版)进行详细梳理,具体如下: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包括三节内容:食物的营养成分、消化和吸收、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这一章重要的插图(包括课后重要图表)共有19幅。第二章人的空气,包括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人体内能量的利用、呼吸保健与急救。这一章的插图(包括课后重要图表)共有21幅。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包括物质运输的载体、器官、途径和关注心血管健康。这一章的插图共有19幅。第四章人体内代废物的排出,包括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汗液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章的插图共有5幅。第五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人体的激素调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这一章的插图(包括课后重要图表)共有22幅。第六章免疫与健康,包括人体的免疫功能、传染病及其预防、安全用药。这一章的插图(包括课后重要图表)共有12幅。第七章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包括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保护我们的家园。共计有4幅图。综上统计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教材共有重要插图102幅,本册教材130页,图占页数的102/130=98%,通过研究分析统计数据后发现插图的页码覆盖率达到98%,真可谓图文结合密不可分,由此可见教材的插图分布十分广泛,数量多,占比重。插图如同教材的骨架,文字如同教材的骨髓,骨架与骨髓不可分割,否则,便失去了灵性与精气神,索然乏味。
二.图题的例举与研究
笔者以山东省滨州市近5年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试题为例,进行梳理统计,发现:2015年的图/题比例为:20/32=62.5%(试题中的所有插图数与试卷总题目数)。2016年的图/题比例为:16/32=50%,2017年的图/题比例为:20/32=62.5%。2018年的图/题比例为:25/32=78.125%,最后是2019年的图/题比例为:22/32=68.75%(题目中的插图有的是一组或几组,组图),35/32=109%(将组图分解为单图后,就是35幅了)。通过以上研究分析,图题在试题中占有的比重一目了然,其中2019年的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中竟然是单图数目超过了题目总数。在日常的生物学教学中,研究好图题,在学生的学科学习和学业水平考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一道图题的解题分析:
遇到图题时, 先让学生知道观察的目的是什么, 要从插图中获取什么信息,要抓住主要信息,不要主次不分。一般可以遵循以下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看图 :读题干,抓题眼;聚焦图,抓关键;辨结构, 知功能,;善比较,找差异;找规律, 全突破。

1.1读题干,抓题眼:观心脏的图,选择错误的答案,注意错误两字。
1.2:聚焦图,抓关键:读完题干后,静下心来识图、观图、析图。观察心脏解剖图,此时学生头脑中应立即浮现出教师在讲课中的情形“将心比心”左右分清,以图中心脏为核心,最简单方法是将图中心脏贴在自己的胸口心脏处,快速分清左右。同时也要清楚“上房下室”,上面是心房,下面是心室。
1.3辨结构, 知功能:图中各个序号所代表的的结构名称要一一对应起来,并且清楚其功能:“房前静,室后动”。即:与心房相连的是静脉,与心室项链的是动脉。其顺序是:(静脉)→ 心房;心室 →(动脉)。房室瓣和动脉瓣都在心脏中,其功能是防止血液倒流。
1.4善比较,找差异:心室壁与心房壁厚薄的比较,其内血液性质的比较。房室瓣和动脉瓣两者的具体差异?肺循环和体循环的差异?血液流向的差异?
1.5找规律, 全突破:通过这幅图把结构、功能、图题隐藏的问题、图题延伸的问题等“一图打尽”。通过一题总结规律,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从而将重难点和延伸点全部突破。
2.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要多命制图题,进行针对性巩固练习:
如:请梳理“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结构有?

         2.1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便于进行气体交换。由此,追问学生,此处的气体交换是如何进行的?通过哪种方式?
          2.2毛细血管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便于进行物质交换。观察图,追问:毛细血管的特征?判断毛细血管的标准?此处的物质交换后血液性质如何变化?
          2.3肾小囊内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此处进行的生理活动?哪些物质没有被滤过出来?
          2.4小肠绒毛的壁,毛细血管的壁、毛细淋巴管的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此处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小肠能吸收的营养物质?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材中的插图,注意开发挖掘图题资源。经过综合强化训练,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傅红霞.生物学教学中有效识图的教学 [J]生物学教育.2011.04
[2]黄加强.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教材插图案例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