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组对抗式方法在一元一次不等式课堂学习中的应用对策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4期   作者:欧静
[导读] 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要教授学生基础数学知识之外,还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欧静
        罗定中学, 广东省罗定市, 527200
        摘要: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要教授学生基础数学知识之外,还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而构建小组合作方式,小组与小组之间形成对抗,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合作,使得学生思想进行碰撞,提升数学思想,进而提升学生整体能力。本文主要以一元一次不等式为例,具体分析了小组对抗式方法在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组对抗式方法;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方法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当今时代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改变以往教学模式,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创新能力作为重点教学方向。而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小组对抗式方法,通过学生合作形成合力,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并充分运用到小组合作探究数学问题中,从而有效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一、初中数学教学应用小组对抗式方法的必要性
           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数学,其作为初中教育重点科目之一,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以及逻辑思维。但从当前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情况看,教学方法非常单一固化,并没有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导致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意识, 而教师也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导致学生创新意识, 探究精神、数学思想等方面的提升受到阻碍,这对落实数学素养培养目标造成不利影响。也正是此种教学模式下,导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交流非常少,课堂学习氛围枯燥乏味,难以提升学习兴趣,影响学生数学思维全面发展。鉴于此,在数学课堂中引入小组对抗作为学习方法,符合当今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性[1]。
二、小组对抗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下文主要以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教材为例,具体分析了小组对抗式学习方法在一元一次不等式中应用。
(一)合理分组,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对抗模式,第一步就需要教师进行合理分组, 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在小组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升学习积极性。可以说,小组对抗式学习属于一种开放式教学模式,需要数学教师进行合理设计,保证学生分组合理,到达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但同时也需要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可以理解为小组任务的布置要全面考虑到学生知识认知程度,从而保证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另外,分组要均衡,促使各个小组能力要达到竞争性,而组内学生之间则需要形成互补局面,这样可以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力都得到提升,有效增强学生自信心,对此,数学教师可以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分组[2]。
(二)构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提升小组对抗实效性
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任务驱动法,为学生构建相应的课堂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团结合作意识,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形成合作意识。
例如,数学教师可以设计出“竞赛”练习题,分成不同的组,让学生以小组方式完成。

第一组:(1)3x+2>4 (x+3);(2)18-3(x+5)小于等于0;(3)2x+18小于等于2+x;(4)13[x-13 (x+2)]<25(x-1)。第二组:(1)5x+2>3(x+1);(2)x+24大于等于2+3x;(3)12-6(x+3)小于等于0;(4)12[2x-13 (x+3)]<23 (x-3)。通过此种任务驱动方式,在竞赛中感受到合作的力量,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学习效率[3]。
(三)开展探究学习,提升小组自主学习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用小组合作对抗手段,不仅仅要完成基础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对此,数学教师需要合理设计探究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性,进一步实现数学素养的培养目标[4]。
例如,在讲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教师列出不等式:x+1/2,7x-8<9x;3x-2<x+1,x+5>4x+1让学生求解并通过线段进行表示,两组学生通过小组解决该问题,而后引导各个小组认真观察、找出规律,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思想,通过问题关键点,找到数学知识规律。通过研究分析后,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将不等式解集总结为: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小于大数大于小数取中间,小于小数大于大数为无解。这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形成了数学思维,有利于提升数学知识运用能力。
(四)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价
在小组对抗式学习方法中,成果的展示与评价是其中核心部分,可以充分体现出小组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积极影响。在展示学习成果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辅助学生展示成果,在该小组展示过程中,其他学生可以适当提出质疑,而对抗组则成为评价组,评判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通过此过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在发现他人问题的同时,学会改进自身问题。例如,在展示18-3(x+5)小于等于0的解题过程中,学生正常情况会使用18-3(x+5)小于等于0, 18-3x-15小于等于0,-3x小于等于-3, x大于等于1的方法,经其他小组的评价后,可以运用,整体先除以3,得到6-( x+5 )小于等于0,6小于等于x+5, x大于等于1,此种方法解题速度更快。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对抗学习方式,可以营造出一个愉快、合作、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对抗中产生创新思维,提升数学素养。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全面认识到小组对抗模式的应用优势,合理安排分组,提升学生小组合作能力,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白雪峰, 张东. 对几个常见教学问题的探讨——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第1课时)"为例[J].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 2018,56(15):100-101.
[2]梅雪琴. 自主探索获得新知,小组合作共同提高——《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J]. 试题与研究, 2019,56(14):123-124.
[3]龚含笑, 唐恒钧, 黄思婷. 中国与新加坡初中数学教材习题的个案比较——以"一元一次不等式"为例[J].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 2020,56(13):159-164.
[4]台海涛. 初中数学中一元一次方程"语文式"教学方法的研究[J]. 文渊(小学版), 2019, 12(007):154-155.
作者简介
欧静,女,汉族,籍贯:广东罗定?生于:1984-12,工作单位:罗定中学,单位省市:广东省罗定市,单位邮编:527200,职称:初中数学一级教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