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鸣 张惠英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南昌 330039
摘要:专创融合是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成果导向的教育方式设计和评估课程的一种方法,要求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本文将基于专创融合,探索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
关键词:专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在当今国际经济格局大变革的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国家创新发展战略需求,高职院校对于培养新时代创新创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担负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使命。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的教学存在两张皮现象。本文将探索专创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相关度不高
高职院校目前开设的课程只有普适性创业课程,创业课程涉及的内容较为基础,与学生专业的结合度较低,学生结合专业的创业思路很局限。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学各自独成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未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二者没有对接和融合,制约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尽管不少高职院校除了开设理论课程之外,通过第二课堂也拓展了其实践环节,如双创沙龙、社团,与专业教学有一定的联系,但是辐射范围较小,主要受益者为社团及沙龙的成员,无法实现全员参与,制约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大都是从高校到高校的工作经历,普遍缺乏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做到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有的高校通过聘请经验丰富的创业导师提供指导,但往往基本上是讲座的形式普及创新创业知识,其时效性较短,无法与教师的日常教学有机结合,创新创业型师资力量的不足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效果。因此,加强“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十分必要。
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
基于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要求,参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9年度建设工作的通知”中关于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关键环节上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方案,高职院校要探索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的“专创”融合,以期达到双创育人目标。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培养目标融合
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高校不能简单地把创新创业教育看成一种针对少数有创办企业志趣学生的技能引导,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其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岗位都能善于思考、勇于开拓、乐于尝试。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培养应发挥积极作用。
创新教育只有与专业知识交叉融合才能迸发出创新灵感。
高职院校要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培养目标融合,推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这样,通过教学学生既能够系统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也能够获得创新创业能力的锻炼,以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二)创新创业教学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依托专业进行创业的能力。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孤立存在,必须与专业核心课程的综合实践环节有机融合起来。通过学习与实践,学生既能够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实践技巧,也能够获得创新创业能力的锻炼。
1.创新创业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紧密融合
创新创业课程引用企业真实案例作为知识载体,要引导学生将创新创业理念和自身专业特色进行有机结合,开展具备专业背景的创业实践。学生在完成创业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开展项目式实践训练,项目实践贯穿整门课程。教师组织学生成立项目小组,各小组结合专业构建创业项目,各组从项目市场调研到项目总结阶段均以学生为项目实施主体,教师辅助并指导其有序进行。小组共同努力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人际沟通能力,让学生真正理解团队的内涵。鼓励学生跨专业、跨院校组队参与项目实施,为项目的创新提供新的源泉。通过项目式教学的开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学生在选定项目、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专业老师全程参与教学指导。
2.创新创业与信息技术紧密融合
打破传统课堂中“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将教师模拟成一种创业生态环境,让学生成为主体因素,在模拟创业生态环境中通过“做中学,学中做”,进行实践,实现了系统地掌握创业所需技能。
根据创新创业课程的特点,构建“线上+线下”(线上即利用网络平台完成课程知识点学习;线下即完成能力拓展项目的实践训练)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发挥网络教学资源与信息技术方便快捷的优势,主动促进“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教学为辅”改革创新教法的应用,改善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有效性,从而促进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线上选用优质的课程教学视频资源,由学生按进度要求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线下依托创新创业网络实训平台,开展创业项目实践教学。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通过完成创业项目的一系列实战练习,最终完成小组创业项目的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及项目路演。
(三)加强双创师资队伍建设
专创融合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不但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还应有创新精神及创业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关键应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学校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更多的专业教师加入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确保师资队伍人员充足;二是加强辅导员专项培训,提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活动、就业指导等方面的职业服务能力,促其成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领路人;三是强化“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鼓励校内教师参与企业顶岗实践、挂职锻炼等实践活动,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及市场运作规律,积累创业实战经验。同时鼓励老师进行科研成果转化,带领学生进行校内创业项目实践。四是通过政策激励,引进优秀的创新创业企业导师对校内教师进行指导及培训。
三、结语
要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必然要基于专创融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使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这样,才能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马骞.专创融合视域下高职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科技视界,2020(23).
[2]陈舒.职业教育背景下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