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若干思考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4期   作者:谢东宝
[导读]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党员“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
        谢东宝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510945
        摘  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党员“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构建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指向维度。高校各级党组织应从严格党员发展程序,控制党员发展数量;构建立体考察机制,洞悉学生入党动机;创新思想教育途径,加强党性修养锤炼;建立科学评价标准,保障党员发展质量等方面入手,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切实发挥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作用。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总要求: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把以往的“保证质量”改为了“提高质量”,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形势对党员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是为党输送高质量新鲜血液的基础,也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指向。
一、构建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意义
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是高校党建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事关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与战斗力。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对贯彻新形势下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总方针意义重大。
首先,有助于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对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各环节加强质量控制,探索构建培养、教育、发展和管理监督质量保障体系,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始终把思想上入党作为发展党员的第一标准,把包括学习成绩在内的综合素质作为重要考察评价内容,从各环节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并实现学生党员发展数量和质量的协调。
其次,有助于规范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积极探索构建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主动完善党员发展中的各项考察、教育、管理、评价制度。严格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制作“党员发展程序流程图”,实现规范化管理。围绕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学生党员发展程序。
二、当前高校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对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愈加重视,在保障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方面,涌现出了一系列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做法,确实对保障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也要看到,当前高校发展学生党员仍存有问题,亟待解决。
(一)偶有突击发展的现象
《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对发展党员作出了明确的发展要求与发展程序。从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和培养教育,发展对象的确定和考察,到预备党员的接收,及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和转正,都作了严格规定。发展党员必须坚持入党自愿原则和个别吸收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禁止突击发展。但仍然存在少数高数基层党组织临毕业前突击发展学生党员的现象。也存在个别高校基层党组织长期不发展、发展数量大起大落等现象。
(二)考察评价机制有待丰富
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中明确提出,发展党员,要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但少数基层党组织在考察入党积极分子时,往往只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对入党动机的考察,以至成绩好的同学,总是最先被列为发展对象。在对正式党员考核评价时,也存在学习成绩的占比过重的现象,成绩好的学生党员被评为优秀党员的概率偏大,忽视学生党员对班风、学风建设的贡献及群众基础的评价。
(三)思想教育途径与内容亟待创新
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党性教育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保证我党纯洁性、先进性的有力举措。因此,无论是教育途径,抑或是教育内容,都应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但一些高校对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不够规范,教育形式和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问题仍然存在。部分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教育、党性教育仍以理论讲解、课堂讲授为主,教育途径仍停留于传统的方式方法。教育内容也是以党史教育,参观博物馆、纪念馆为主,缺乏时代性。
三、构建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体系的策略
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考察、教育、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一)严格党员发展程序,控制党员发展数量。
特殊时期、特定场合,特定人员快速入党,有其存在的特殊意义与合理性。但一般情况下,应严格执行党员发展程序,严防发展程序缩水。现阶段,严格党员发展程序是从严治党的重要延伸,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党员时,应处理好发展党员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把发展党员的质量放在首位,决不能为追求数量而降低发展质量。只有严格遵循党员发展程序,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严格控制党员发展数量,才能夯实党员的思想基础与群众基础。
我党的党员发展程序,从申请人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党组织对申请人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填写入党志愿书,两名正式党员作为入党介绍人,到支部大会讨论通过,报上级党组织审批,最后举行入党宣誓,环环相扣,这些发展程序经受住了历史实践的检验,对切实保证党员发展质量起着层层把关的作用。严格履行党员发展程序,可以从客观上限制入党动机不纯的人混入党内来,以防对党的肌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事实也早已证明,严格履行党员发展程序,能促使党员更深层次地理解领悟党章、党义,防止和克服发展党员工作中的不正之风。用规范、公正、公开的程序保证新发展党员的质量,使每一个学生党员都经受住组织、社会的考验,历史、实践的检验。


(二)构建立体考察机制,洞悉学生入党动机。
构建涵盖党支部、团支部、班委、宿舍、学生社团在内的大学生入党“五位一体”考察模式,主要考察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集体观念、群众基础、奉献意识、遵守纪律等方面。班集体是发展对象学习的时空,宿舍是发展对象生活行为的表现场所,社团是发展对象课余活动的组织,而党团组织则是发展对象政治行为表现的场合。对入党申请人的“五位一体””扫描式考察,可以实现对发展对象全覆盖、无死角的考察。因为这五个空间场所,几乎涉及到了发展对象在校学习期间各种显性行为表现,可以实现对发展对象的全方位考察。
实践表明,部分入党申请人在列入党员发展对象后,并没有继续追求进步,而是停下了前进的步伐,出现了混同于一般大学生的边缘化倾向,“泯然众人”的现象不在少数。也有入党申请人,在不同的场合出现“行为分裂”的情况,重要的时间节点、重要的活动空间所表现出的言行举止与其日常生活判若两人,表里不一。因此,对发展对象的考察方式应该更丰富,构建覆盖范围广、无盲区的全方位立体式考察模式尤显重要,以杜绝上述原因而导致的“失察”现象。
党支部、团支部、班委、宿舍、学生社团“五位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式考察模式的构建,能有效考察申请入党大学生的内在动机端正与否、自身素质高低及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自觉性、连续性等。同时,也要真正发挥培养联系人的作用,掌握发展对象的思想动态。
    (三)创新思想教育途径,加强党性修养锤炼。
党性修养,是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过程。党员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克服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也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对大学生党员而言,加强党性修养锤炼,是成为一名能经受各种考验的优秀党员的必经阶段,也是实现党所肩负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因而,在新形势下创新思想教育途径,通过合理有效的思想教育,对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起到春风化雨般的作用,尤显重要。
在思想教育途径方面,应选择大学生乐于接受,又符合教育规律的新形式,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吸引力。如在理论学习时,既应安排有一定学时的课堂讲授,也应适当安排视频观看、小组讨论、互动答疑等环节,集中授课与社会热点解析相补充,以增强理论学习的效果。再如,理论学习与实际参观,也应相互结合,做到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党员将学习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学习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和解析社会问题的本领。在当前信息化社会,还要积极利用新媒体的推送功能,变“坐等上门”为主动推送。如利用基层党组织公众号,主动向学生党员推送学习内容。
在保证党员教育内容富有针对性、体现时代性的前提下,探索当代大学生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实现传统与时尚相结合,对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政治觉悟起可持续的提升作用,使他们懂得入党只是进步的起点,不是进步的终点,每一名学生党员都应做到与时俱进,自身党性能经受住各种风流的考验。
    (四)建立科学评价标准,保障党员发展质量。
无论是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还是正式党员,都应建立合理、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实现考核评价的科学公平。因此,高校各级基层党组织应构建更完善、更有效的申请入党大学生和学生党员评价体系。在高校,发展学生党员,因其首要身份是学生,决定了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的优劣是重要的衡量评价标准。而群众基础应侧重标价其所属宿舍、班级和社团业绩,考察其影响力。
现在发展学生党员,把学习成绩看做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每个班级的前几名往往最先列为发展对象。但如果仅仅把学习成绩作为最重要的标准,并不足以保证所发展的党员都是合格的党员。对党员发展对象的考察不应该只看成绩,更应该考察其政治立场是否坚定、是否在同学中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等。而对于学习方面的考察,应该着重考察其学习态度,同时对班级的学风建设是否有带动作用。
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使本应优秀的学生党员,因受不科学、不合理的评价标准打击而变得平庸。如党章第二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么对学生党员而言,“人民”可以更多地指向其周围的同学,为身边同学提供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帮助,就是为人民服务。再如,“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对学生党员进行评价时,就应着重考察其有无在班集体行特权,谋私利,特别是对担任主要班干部或党团组织负责人而言。
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决定着高校党组织的新鲜血液质量。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考察、教育、评价体系,既能在学生群体中起导向作用,又有利于把优秀大学生凝聚到党员队伍中,更能保证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如果不能保证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那么就容易使其他普通学生或发展对象对党组织产生怀疑,打击他们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性。所以,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吸引优秀大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而优秀大学生加入党组织后,又从源头上保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从而提高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并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章莹婷.“90后”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问题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
[2]何伟全.新时代地方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管理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9).
[3]朱勤文,丁为等.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保障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机制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
[4]邓平安,金燕.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提升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