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渗透爱国主义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4期   作者:简梅芳
[导读] 随着时代的进步,课堂教学也在从单纯知识讲授到情感素质培养。
        简梅芳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大泽镇大泽初级中学    529100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课堂教学也在从单纯知识讲授到情感素质培养。为了更好的落实以德树人的要求,要求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发展能力,例如个人修养,家国情怀,创新实践等。在初中生这个阶段,情感培养也是格外重要的。作为最基本的爱国主义教育也需要及时渗透在课堂教学当中。初中正是情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语文是文化课中最基本的课程,正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的最佳时期。本文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渗透爱国主义的策略,希望可以提出一些有用的见解。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爱国主义;渗透
前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核心内容,在信息化的当今社会,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更加的活跃。而教师除了传道授业以外,也要把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己任,在日常的教学中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融入其中。
一、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入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果落到实地,是今后中学校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语文作为一门文化学科,在培养当代中学生的爱国情怀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老师需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传授基本语文知识,还要在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在课堂中有“国是我的国,我是国家的一份子”的情感共鸣。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再是教师自己的课堂,而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在初中语文的课堂中有一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文章,这篇文章描写手法细腻,是新闻体裁,描述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事件。人民解放军不畏险阻、不惧敌寇,奋勇向前,获得空前胜利,这篇文章正是情感的最高点,最容易引起学生的自豪感,教师可以引到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体会爱国主义情感。教师也可以从此为切入点,联系建国盛况延伸到,再联系当下美好生活,这样的盛世是无数英烈用生命换来的,让学生树立来之不易的价值观。英雄们的事迹是值得铭记的,他们的功绩是不可忽视的,如今的一切正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在国和家之间他们选择了国,因为他们都懂得没有国就没有家。要知道是因为祖国不够强大才会被外国欺辱,只有把国家发展壮大,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我们才可以守护我们的疆土,保卫我们的人民。这一内容是爱国情怀展现的淋漓尽致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问每一个同学观看完开国大典的感受,让同学们将爱国之情深深烙印在心间。教师进行一一点评。这样一整节课教师和同学都有互动,整体的节奏非常恰当。
二、设置教学情景,引入爱国教育
           情景式爱国教育能够直观的令学生感受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让学生置身其中,触动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列举的爱国事例往往沉重而感人,但仅通过单纯的文字描述无法触动学生。对比之下,情景式教学通过还原教学事例中的情景,让学生亲身参与,以自身的感受体会事例中的感情,从而发自内心理解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培养爱国主义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教学情景,由此引入爱国教育。


           例如,教师在讲解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时,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设置教学情景,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或亲身扮演的方式体会爱国主义的力量。教师可以从诗歌中“小鸟”的角度出发,描述其眼看自己生活热爱的土地被侵略的情景,表现其无奈、绝望的沉重心情。教师可以用文字配以图片、相关视频或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还原情景,令学生以小鸟的身份感受当自己热爱的土地被他人侵略损毁、任意践踏自己努力建设的家园时的悲痛心情,感受尽管自己拼尽全力,不惜啼血而歌也不能引起同伴的反抗时的绝望。采取情景式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描述美好感人亦或悲伤愤懑的爱国情景,让学生在自身切实的感受中体会爱国情怀的魅力和重要地位。
三、提出热点问题讨论,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在课堂中,通过引入热点问题来引发学生讨论,让学生进行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课堂中,讨论热点时事问题,以热点问题引发学生对爱国的思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更加深刻,让学生的受到感染,促进学生的爱国精神形成。教师在课堂中渗透爱国教育,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受到爱国教育熏陶,让学生可以通过语文课堂的学习树立爱国意识。教师在引入了热点问题后,应当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索和讨论,恰当地将学生的讨论引导向爱国思想方面。初中生由于刚刚接触网络,对网络中的观点难以分辨,可能出现一些思想偏差,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刺激学生的爱国热情。
           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展开前,引入热点问题来吸引学生注意。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提问:“同学们,前段时间发生了回族餐馆拒绝接待汉族客人的事情,大家怎么看待这件事情?”接着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让学生提出看法,接着教师可以对各个看法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爱国教育。教师在讨论结束后,进行总结:“同学们,大家需要明白,民族之间没有高低贵贱,在中国的发展中,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是多余的,每一个民族都为我们国家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爱国不是嘴上说说的,而是应当在行动上发扬,努力促进团结民族是每一个爱国的学生应当知道的。”通过这样的时事的讨论,让学生对爱国的理解更深刻,让学生可以明白团结民族的重要性,让学生得到爱国热情受到激发。
结束语: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新课程也要求教师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要有意识的把学生培养成有梦想、远大理想、拥有爱国主义情怀的有正确价值观的人。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管理想结合,借此增加学生们对爱国主义的认识,让学生们感受到自豪和光荣。所以在初中这个青春期意识形成的阶段,教师更加应当在平时的语文阅读中,主动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输入,让学生们在慢慢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
参考文献
[1]周翠平.初中语文课堂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策略例说——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6):63-65.
[2]鲁芬英,张国花.浅谈藏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爱国主义情感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20(05):65-66.
[3]许仁红.例谈初中语文古诗阅读教学中思乡爱国情怀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19(25):19-20.
[4]周雨然.初中华文文学“思乡爱国”课文的主题教学——以教育部新编初中语文教材为例[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34(02):12-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