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冉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山东济宁太白湖新区 272000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共服务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使用者满意与否也成为评价公共服务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乘坐公交车出行已成为人们首选的交通工具之一,出行者在等待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对城市户外公交系统等候空间设施的研究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1、国内外相关研究学术梳理及研究动态
在国外,越来越多的公共设施应用到公共服务的优化设计中。“服务设计”一词在1991年出现在Hollins夫妇的设计管理学著作《完全设计》中。服务设计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和一种创新的设计思维引起国际各个领域的广泛关注。公共设施服务设计在欧美一些国家已经发展了几十年,许多大学机构开设了较为完善的服务设计专业。
在国内,由于等待公共设施服务刚起步,一些著名设计院校和高等院校相继开设公共设施设计方面的课程并在理论上对设计对象进行全面的描述和认知。
2、城市户外公交系统等候空间设施目前存在的问题:
长时间等候给乘坐公交车出行的群体带来焦虑感,站台规划设施不合理、站台提示信息系统不完善、公交辅助设施不健全。因此以优化大众需求为目的的等待设施设计成为当今设计师的首要任务。
3、针对等候状态的公交系统优化设计策略
3.1 站台整体外观设计
在站台设计时,需考虑到整体的外观样式。在总体的站台规划上,运用视觉引导的方式,将公车站整体的等候空间大致分为三个不同颜色的等候区域,每个区域尽量将相似路线的车次划分在一起,以减少等候者穿梭于不同站台之间的现象,同时此方式还能将人流分散,避免聚集在某一处产生拥挤混乱及不安全的等候环境,增加公平和秩序性。
总站牌设置在距离候车区域 1.5m 的地方,将查询和候车区分开来,防止候车者和信息查询者相互之间的干扰。站牌信息的色彩区分显示与站台整体的色彩一致,并通过地上同色的引导线将人们引流至相应的等候区域,避免出现人们看完站牌就聚集在站牌旁等候的现象。候车亭与马路呈25°的水平夹角,人们在等候的过程中会根据站台颜色的边缘自动斜向马路站立,给予候车者更广阔的视角。另外,当人们站在总站牌处,倾斜的角度可以让人们直观的看到置于候车区立面左上角展示的不同区域车次信息.
3.2、站台整体布局设计
在站台规划设计过程中,若所需设置站台数目较多(如火车站附近公交站台),则需考虑所有站台整体规划要便于候车人员找到欲乘车次所在站台。因此站台规划布局设计过程中,可从以下几方面把握设计方向:其一、各站台设置尽量做到集中化、统一化,在某一地点进行整体几种布置;其二、要保证候车站台信息传达的有效性、明了性,对各候车站台的停靠班次信息进行综合展示,使候车人员能够快速、及时、有效地寻得欲乘班次的具体候车站台。
为了满足等候过程中人们对时间的排遣需求,站台过程中的等候运用介入转移的方式,运用声音的互动来增加候车过程中的趣味,减少候车者对时间的注意力。在站台内设有不同的声音感应区,当人站在感应区内可以听到该感应区发出的某种音乐声。当整个站台中有其它人站在感应区内,两个区域的音乐就会被叠加让两个区域内的人同步听到。当站台内站在感应区内的人越多的时候,音乐声就会叠加的越完整,形成一首完整的交响乐,包含了各个乐器声部,且音乐会随着站台内人流的变化而改变。在设施设计的过程中为考虑到部分候车人员不愿意参与的原因,声音播放采用了指向性喇叭。
另外在站台内部还设置了电子屏幕,可将以往的纸质广告电子化展示在荧幕中。另外,还能够以每三分钟为间隔分别播放广告和能让人参与互动的小型游戏,如画板涂鸦、下棋等,来排遣较长的等车时间。
3.3 候车站台空间与边界设计
在站台设计时需顾及候车者候车过程中的私密性,且需保证其有宽阔的视野。具体设计时可适当对站台增设一定边界,以满足候车人员对边界的需求。另外站台设计时可对站台划分适当层次,如此既能满足人们对边界需求,同时保证站台边缘站立人员后方候车者有足够宽阔的视野。
3.4信息显示设施设计
合理完善的信息显示设施是为了满足等候过程中人们对信息可靠性与预知的需求。其中公交车站完整的信息显示设计应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3.4.1、车辆行进信息传达设计
各公交站应设置相关设施对车辆进行信息加以提示,在实际设计中可遵循以下设计原则:一、可通过现代通信科技对各班次车辆进行实时定位,做到定位信息的准确处理、传递以保证信息传达的准确性;二、信息提示设施设计时要注意对信息内容设计的考虑,通过更直观的方式让候车人员易判断自身剩余等候时间;三、信息显示设施要尽量做到信息显示的全面性,避免仅对部分离车站较近车辆进行信息显示,应同时顾及其它车辆进行信息展示,以保证其他候车人员对欲乘车辆行进信息的把握。
三角形的站牌,以每个面分别代表不同的候车区域,让原本只能两面查看的站牌可以使更多的人同时查看获取信息。并将原先的固定信息展示的站牌电子化,可触控显示。为满足以上功能的需求,在站牌尺寸上做了一定的调整,尺 以方便人们查阅和触控。
为满足人们对信息可靠性和预知性的需求,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公交车信息系统,其中部分信息透过公交车站中的设施展示。在总站牌的信息显示上,将原本横置的信息竖直显示,强调当前所处的站名,并将次走过的站和未走的站做一定视觉上的区分,让人们更容易分辨车辆的上下行,站牌会大致显示最近的一趟公交车离本站的距离。此外站牌上的站名可点击,车点击自己想要前去的站名,公车信息系统会自动推荐出优先到达本站的车次。候车者就可以了解到可最快乘坐的车次,从而缩短实际的等候时间,并且满足了对信息的预知需求,将修正型的等候一定程度上转化程序型等候,并直接到相应的候车区候车。由于电子化显示的站牌,字体大小并不会随着停靠站的增多而减小,而是采用上下滑动的方式全部展示出来,并且夜间也能够顺利的查看信息,当人们到达相应候车区的时候,候车区顶棚的前方设有一块实时显示候车区域内相应车次信息的显示牌,显示出大约到站时间、车上人员拥挤程度以及路况,以满足人们实时了解车辆信息及交通的运行情况。并在所等车次即将到达本站时,此站牌会发出提醒让人们到上车缓冲区域进行候车,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们站在马路边缘及马路上候车的现象。
3.4.2、车辆内部信息提示设计
对非人群高度拥挤区域候车站(如生活区附近的公交车站),对候车站信息传达设计时可遵循以下几个设计方向:一、信息传达设施尽量提示即将进站的本次车辆车内乘客情况,如实际载客人数、剩余座位数目、车内可站立空间与已占用空间比例等信息;二、信息传达设施应尽量向候车人员提示与即将进站车次同班次的下一辆班车车内载客情况、下一同班次车辆的到站时间,以此辅助乘客对自身是否继续等候下一班车辆进行判断。
结 语
将公共服务中常见的等候现象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以公交等候设施为例,对等候者在等候期间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针对不同等候类型的等待方式,本课题从全新的研究角度出发进行公共服务的系统创新。其理论意义在于:将等候与现有理论研究体系相结合并应用到公共服务系统设计中。同时,对现有等候处理手段及经验进行抽象,将概念纳入逻辑中,形成较为完整的公共服务体系。因此设计师将公交车等候服务系统的完善以及公共设施的优化改良作为今后设计重点。
作者简介:张冉,女,汉族,籍贯:山东济宁,生于:1986年12月,职称:讲师,研究生学历 方向:设计艺术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