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徐飞 朱学飞
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国家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撑。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职业素养、人格魅力等方面都提出新的要求,将丰富的传统文化运用到职业院校育人的全过程,形成把继承和创新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全过程的前端意识。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路径
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创新和发展已经势不可挡。作为兵团创办的职业院校,要立足新疆工作总目标和兵团职责使命,把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当作育人的根本任务,还需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在职业院校育人过程的的不断渗透,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将文化育人落到实处。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育人过程的价值
现阶段,职业院校学生在专业及技能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两者之间还未找到平衡点,学生多专注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对传统文化知识方面的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职业院校相对于本科院校在经费、基础设施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在人员配备尤其是文化专业课教师方面不充足、缺乏足够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能力,学生对于传统的文化知识的学习路径较为狭窄,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和浸润的面不够广泛。缺乏职业技能教育与职业精神的有机结合,往往学生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但缺乏优秀的人文素养,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短板,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的改进与提升受国家职业教育相关政策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使得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较为注重就业导向。多数职业院校没有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将技术技能教育至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1】,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这对高职生的自身发展和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高职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分析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特别提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文化自信是国家重点战略理论,在文化自信的建设工作中要重视青年的力量,学生不仅是文化建设的主力军,还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职业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对于我国文化强国的建设,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高职学生的竞争导向和进步性定位越来越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必须要越来越高【3】。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应当发现,一些不良的环境对高职学生的思想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一些学生开始怀疑自己民族的文化,而崇尚西方社会所谓的自由民主生活。
面对这种情况,职业院校应该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文化信心的精神源泉,将高职生的人文素养必须同本国的历史文化相契合,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涵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源泉,也是提升高职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是打造校园文化品牌的基础
校园文化是学生所特有的精神家园,是学校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中必备的要素,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对培养大学生的良好文化底蕴和丰富内涵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的同时,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将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件设施和软实力有机结合,打造富有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设品牌【4】。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院校育人过程的路径
1、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政治素材,增强文化自信
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学素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自觉、主动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丰富的传统文化运用到文化育人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2、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提高人文素养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蕴的丰富道德情感、道德原则、道德理想,获取支撑职业院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宝贵资源,通过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展品传递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在优美的旋律中净化人心、陶冶情操。推动院校德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探索出一条提升学院学生人文素养的新路。
3、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渗透,营造文化氛围
坚持从传统文化育人环境建设入手,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工匠精神的内涵,利用走廊、教室、办公室、橱窗等场所布置传统文化内容,营造多角度、立体化的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零距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打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外化于行地发挥校园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重要作用。挖掘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民族传统节日的深厚文化内涵,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验式、民俗节日参与式活动,内化于心地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全过程,着力营造极富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氛围。
4、搭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化传播平台,争当文化传播者
通过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多媒体渠道,通过文艺晚会、公益活动、艺术展演等多种形式,连同街道、社区、企业多主体地搭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平台,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途径,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各项社会活动中。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和文化经营模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展现在社会居民面前,加大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的影响力,引导学生争当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者,努力营造大力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
四、结束语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希望工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通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活动,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途径,让更多的青年投入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队伍中,进一步落实三全育人举措,全面培养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齐再前.基于博弈论髙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7-9.
[2]张运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的传承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19):17-19.
[3] 袁安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研究[D].陕西:西安理工大学,2019.
[4] 王洪伟.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作用【J】.现代交际,2019(6):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