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培养初探——以高中语文古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5期   作者:陈峰
[导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优秀作品, 品味语言, 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 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 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陈峰
        重庆市北碚区王朴中学校   400717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优秀作品, 品味语言, 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 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 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阅读与鉴赏是普通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中的最主要内容,而古诗词在教材中占据不小比例,那么如何在古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呢?本文尝试以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实践为例, 从作家情况、诗歌创作背录,诗歌语言、诗歌意境、艺术手法以及个性化阅读等方面进行一些探研究。
一、知人论事,让学生学习掌握相关作家作品,诗歌创作背景等相关的文学常识。
诗歌创作大多是诗人在特定环境和特定历史条件下心境的体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被深深地打上时代的烙印。学生要读懂诗歌,就必须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解读和还原。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让学生在了解掌握有关文学常识的基础上, 要重点介绍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对苏轼的经历及该词章创作背景的介绍, 可以使学生对苏轼的思想性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对合理把握全文的“景“与“情"有很重要的作用。在词的上阕, 苏轼为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雄伟壮丽的赤壁之景,词的下阕,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 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 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最后抒发消极但并不悲观的情绪, 归结全词。要理解这些, 必须结合苏轼的经历遭遇, 结合苏轼的人生态度, 因此, 知人论世、对作者的了解、对创作背景的把握是诗歌审美鉴赏的必要步骤。
二、咬文嚼字,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个性化阅读,重视诵读韵。
优秀的诗歌都是语言的精品,古典诗歌创作很强调炼字。而新课标在“阅读鉴赏”中也提出了“阅读优秀作品, 品味语言, 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 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我们在古代诗歌教学中也应该树立“品字“意识, 引导学生潜心吟咏玩味, 品出关键字背后丰富的内髓和卓然的意境。
在这首饲中, 苏轼通过对赤壁景物的描写和对周瑜形象的塑造来表现自己尽管在政治上失意, 却依然乐观旷达之心。在词的上阕中, 描写赤壁壮景一句--“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作者用“乱”、“穿”、“惊”、“拍”、“卷”几个字分别写出了赤壁山崖之险怪、高竣, 江水之汹涌及惊涛拍案的力度, 这些字真可谓“一字千金”。同样在词的下阕, 对周瑜的塑造, 用字也入木三分。如”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一句中为何用“初嫁”而不用“出嫁”? 也让人回味无穷。

“初嫁”中“初”有“刚刚”之意, “初嫁“是为了突出周瑜的年轻有为, 而“出嫁”仅仅是“嫁出去”之意, 不能体现出周瑜的年轻有为。可见, 咬文嚼字, 品味语言对于把握诗歌形象, 体味作者情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 品味语言, 也离不开对诗歌的诵读。诵读是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人情感的重要手段。诗歌语言又不同于其它文体的语言, 它更偏重于韵味和灵性, 这种感性的审美特征, 只有通过诵读, 才能内化列学生的审美体验中, 从而提高学生艺术地驾驭母语的能力。当然, 诵读不同于简单的读、背, 重要的是读出韵味。
三、再现情境, 注重合作学习。
对意象的理解把握, 对艺术手法的欣赏阅读和欣赏古典诗歌, 是最富个性色彩、最具创造精神的情智活动, 必须由赏读审美的主体一学生通过对诗歌艺术情境的体悟和再现来实现。因此, 在了解作品内容之后, 教师的任务就是诱导、启发和点泼, 让学生体味; 根据作品的文字, 引发想象、联想, 去体会作品的意境, 获得美的感受, 作出自己的评价。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开篇就显示了词人的广阔视野:“大江东去, 浪海尽, 千古风流人物。“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 而且将自古以来这里出现过的许多或武雄壮的战争故事都囊括进来了, 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向往。接着, 词人也找到了英维们的遗迹:“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接着, 词人又勾勒出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雄伟壮阔的赤壁之景, 词人又把周瑜置于其中。最后总结:“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可谓绝妙。
当然, 再现情境, 对意境的把握不能忽略对意象和艺术手法的把握。阅读时应首先抓住意象(如该词中的”浪”、“乱石”“惊涛”等), 品味物象特征及物象中所寄寓的感情, 然后整体把担, 体会意境。艺术手法是一篇文章之所以优秀的关健所在,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比如、倒装、烘托、映衬等, 对这些艺术手法的理解把提对鉴赏诗词思想意义、提升审美境界, 至关重要。
四、注重个性化阅读, 欣赏文学作品, 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
诗歌的意象和诗人的形象在最初的理解中, 只是一些零散的印象, 指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 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对这些意象进行组合, 创造出一些有条理的生活图景和画面来, 把自我融人诗款中去, 从而把握诗人的自我形象, 更好地体会诗人在诗歌中创造的意境, 这是一种很好的欣赏能力培养方法。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开展多种方式的审美活动,就是对美的认识和评价,鉴赏过程,就是读者受到审美教育过程。引导学生恰当地审美赏析,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使他们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健康的个性。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规划课题项目“基于核心素养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以高中古诗词教学为例”阶段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