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芳超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山幼儿园 山东威海 264200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带动我国整体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幼儿教育对幼儿智力开发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是幼儿的启蒙教育,对幼儿未来的成长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幼儿自主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发展自我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幼儿;自主性游戏;开展
引言
我国幼儿教育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和成果。自主性游戏是幼儿根据心理发展需要和兴趣进行的活动,在幼儿园中动手创造,和其他幼儿进行沟通交流,完成游戏活动。和有计划的游戏活动不同,自主性游戏来源于幼儿内心需要。由于幼儿年龄较小,需要幼师充分研究活动,充分发挥出自主性游戏的价值,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
1投其所好,创设自由和谐的游戏氛围
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观察幼儿,挖掘其兴趣爱好,在设置游戏的时候要投其所好,促使幼儿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调动其能动性,使幼儿能在游戏中开发出新的游戏。这样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后续的游戏步骤,从而创设自由和谐的游戏氛围,达到幼儿自主游戏教学活动的目的,实现幼儿的自我发展。传统幼儿游戏更多的是教师主导。教师控制着整个游戏活动的节奏,并要求幼儿根据相应规则完成游戏任务。这就抑制了幼儿的思维发展,不利于激发其想象力。幼儿自主游戏一般是突发性的活动。这体现出了幼儿的主观意识,有助于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对幼儿的未来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自由和谐的游戏氛围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得到有效锻炼。这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更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2多种方式,干预幼儿的游戏
2.1.言语的介入,言语干预是教师最常用的也是最为便捷的方法。询问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真实的想法,如“你们刚才是怎么玩沉浮的游戏的?”幼儿讲述的过程,是回顾和梳理的过程,也是进一步明确自己想法和做法的过程。教师可以针对幼儿的实际问题,通过提问来搭建游戏的支架。教师在游戏的不同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可以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教师也可以根据游戏的情况,和幼儿一起商量解决的方案,适时地给予建议,支持幼儿持续深入地探索。
2.2.动作的介入,动作的介入能起到示范的作用。幼儿游戏中,教师可以通过平行游戏或直接示范的方式呈现游戏中需要用到的技能。例如,在小班的一次积木游戏中,一名幼儿将小的积木放在最下面,在垒高时积木就会倒下来,反复几次后,幼儿准备放弃。教师蹲下去,在幼儿倒塌的积木中找了最大的一块放在最下面,再继续搭建,幼儿观察到了教师的操作,初步建立了大积木放在下面就会更稳的认识,并开始了新的尝试,很快就成功了。可见,必要的动作示范有助于幼儿解决游戏中的问题,提高幼儿游戏的技能,增强幼儿继续游戏的信心。
2.3.表情的介入,教师的面部表情能传达出对幼儿游戏行为的态度和看法,对于幼儿而言是一种隐性的支持。教师的一个微笑,能使幼儿感觉到被肯定和赞扬;一次扬眉,能使幼儿感觉到教师的惊奇和感兴趣;反之,一次皱眉、一声叹息,都会使幼儿感觉到教师的不认可和不支持。教师看似一个不经意的表情,对幼儿却有着特殊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积极的面部表情,给幼儿正向的鼓励,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获得安全感,逐渐形成自我效能感。
3让幼儿自己选择“用什么玩”
幼儿对游戏材料的要求,并不在于它们的外表形象,而在于这些材料是否能成为好玩的玩具,或自己是否能利用这些材料进行有趣的游戏。游戏材料虽然是代替品,但孩子们对它们还是有一定要求的。他们常常自发地就地取材,周围有什么样的材料,他们就拿什么来当玩具。如拿积木搭高楼大厦、火箭、机器人等等。我们不必强加一些要求给孩子,束缚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要相信孩子的选择,相信孩子的是非判断能力。因此,教师应该给予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的自由和充分的游戏时间,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的空间和游戏的玩伴等,不断丰富游戏的材料,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4创造安全心理氛围
幼儿园中的幼儿正处于自主、自信和自尊感受的形成阶段,需要保证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活动,能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进行思考。为实现这一目的,幼师要提供给幼儿一个健康安全的活动氛围,让幼儿能够感受到幼师对于游戏活动的支持,幼师在活动中和幼儿保持伙伴关系。幼儿自主发明的游戏活动中,看起来像吵闹,但是实际上是幼儿自发活动,来源于幼儿心理需要。若和常规活动发生冲突,需要顺应幼儿兴趣,注意引导,在其他时间段展开活动。尤其要避免出现强制性抑制活动,影响到幼儿自主活动的本能性。
5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
如某幼儿园通过每周的研讨活动以及现场游戏的观摩指导,教师队伍的主页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在观察和评价方面,能够较有针对性地观察记录,有效地评价。从小班的两个班级反馈中得知,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从无到有,不仅掌握了游戏的基本规则,创造性也逐渐凸显,此外减少了争抢的现象,攻击性行为也减弱了很多;中班的幼儿则更多通过争论角色的扮演,教师的重点则放在观察和如何引导幼儿解决问题,通过语言的交流增强了幼儿的沟通协商能力;四个大班掌握了幼儿游戏的重点,在幼儿的原有经验基础上,利用半成品、广告推广、试吃活动等各种途径引导其进行创新游戏,教师的评价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就这样,通过一次次的研讨,一次次的否定,一次次的发现,我们教师观察着、记录着、反思着、学习着,专业水平一步步提升着。
6再现游戏场景,总结游戏经验
在不断调整和改进游戏评价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现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便利。如在自主性游戏中常发生幼儿争抢玩具、游戏材料凌乱放置等现象,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游戏评价中采用回放录像或照片的形式,将游戏中的一些不遵守规则的现象或是幼儿创造性的表现直接呈现在大家面前,让大家来讨论、分析,共同制定游戏规则,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完善游戏规则,激发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性发展。除此之外,在自主性游戏开展前,教师也可以利用照片、视频等形式,帮助幼儿回顾上一次游戏的情景或展示不同游戏区的游戏情况,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并针对图片和视频中出现的情景展开讨论,总结游戏经验,保证下一次自主性游戏的顺利开展。
7及时分享,梳理游戏的收获
针对小班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谈话的方式,在游戏现场,引导他们分享自己的游戏;中大班的幼儿有了一定的表达能力,可以给他们提供人手一本游戏记录本,并鼓励他们随时记录自己喜欢的游戏,教师通过和个别幼儿交流,将幼儿关于游戏的想法、做法、体验等用便笺补充记录,贴在幼儿的记录旁,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邀请幼儿进行小组分享,或是在全班幼儿面前进行分享。这种分享既有助于幼儿的自我肯定、自我梳理、自我反思、有序表达等综合能力的发展,又有助于将个别幼儿的游戏经验分享给其他幼儿,在同伴互学中,幼儿可以获得更充分的发展。
结语
总之,对幼儿自主游戏的支持是一个不断调整方案的过程。教师要持续地观察游戏中幼儿的需要,结合幼儿的特点,对干预的必要性、时机、方式方法等进行系统的决策,灵活地运用多样化的支持策略,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董旭花,王翠霞,刘霞编著.幼儿自主性区域活动指导.
[2]幼儿园工作规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3]3-6岁儿童发展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