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育在中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5期   作者:宋美琳
[导读]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
        宋美琳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仁里集镇中心小学251100
        摘要: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需要在各个学龄段的教学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尤其对中小学这一关键阶段,更加需要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对学生成长的作用。在中小学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教育中,需将语文教学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战场,实际教学过程需语文教师将思想品德教育合理的渗透到课程教学中,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课时内容,一方面从中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提高,让学生可成长为当前社会所需的人才。基于此,本文章对思想品德教育在中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中中小学语文;渗透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学校教育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教育公平,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国家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尤其是中小学语文的教育,更是担负着对中小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道德教育的伟大使命。
一、中小学语文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意义
一般来说,发掘和探索知识的意义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目的。在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虽然有大量的教材还没有形成统一,但学生基本上具有语言学习和阅读的能力。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语文实施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在课文的帮助下,学生可以主动地学习、探索和挖掘书本上的知识,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学习汉语最重要的是听、说、读、写。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理想,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汉语的热情与兴趣。同时,这也有利于树立学生的科学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学生具有不屈不挠、开拓进取的精神。
二、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
(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做课堂的主体角色,但是在如今的语文教学中,中小学教师还是沿用陈旧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该模式缺乏情感和创造力,严重影响了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知识,不能真正了解思想品德教育知识的内涵,进而影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对于思想品德教育知识的重视程度低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于思想品德教育知识的重视程度低,因为语文是考试的必考科目,但考察范围不包活中小学语文中的思想品德教育部分,所以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仅限于对语文知识点的背诵,而对于思想道德的培育则显得有点漠不关心。

一方面,教师、家长和学生固有的学习观念没有得到及时更新,教学思维落后;另一方面,中小学语文教师对于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方式的教学方法十分单一,内容流于表面,这难以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学习兴趣,甚至对思想品德教育感到厌倦,因此教师和学生都要加强对德语教学的重视和创新。
三、思想品德教育在中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一)将课堂情景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教授语文知识,更应该将教材中所包含的思想品德教育思想深入挖掘,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课堂情景,采取情景再现或者小组讨论等形式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对于道德教育有更深一步的思考。不仅如此,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联想到生活实际并在课堂上举例说明,不仅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进行古诗词或者典故的学习时,可以创设情境,将故事放到历史情境中去演绎。
(二)依托经典诵读来领悟传统文化的内涵,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来了解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文思想、风俗习惯、情感态度,等等。如《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等经典古文,也有《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上下五千年》《中国通史》等经典现代文。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加强文化素养,提高知识水平,提升对传统文化的喜爱程度。
(三)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小故事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中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按照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慢慢地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会使其产生反感的心理,渐渐地也就失去了学习语文的热情。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不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所以,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短小的思想品德教育小故事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参与热情。
结束语
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教师借助合理的教学手段,充分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课程教学中,不但可将语文课堂变为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还可辅助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升,促使学生成长为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陆永义.简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C].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年教育现代化教学管理座谈会论文汇编(二).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230-232.
[2]代芳芳.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4):187-188.
[3]顾菁军.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J].学周刊,2018(09):65-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