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后进生形成的学校原因及转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5期   作者:陈燕
[导读] 小学高年级数学是小学阶段数学知识最系统的学段,知识系统化、结构复杂化、思维抽象化特点更加明显。
        陈燕   
        重庆市石柱县万朝镇小学校 409103
        摘要:小学高年级数学是小学阶段数学知识最系统的学段,知识系统化、结构复杂化、思维抽象化特点更加明显。对于农村小学,由于低年级数学基础薄弱,高年级数学成为难点,因而存在着大量的后进生。改变这些后进生的学习状态,学校应在教育理念改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强化,就以进一步激发高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补齐基础知识薄弱的短板,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成绩,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后进生转化;策略研究
小学高年级数学特点就是由具体向抽象转变,系统性增强,对思维严谨性、逻辑性、抽象性、拓展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基础知识薄弱的后进生存在着巨大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的教育观念、教师素质、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问题,只有在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素质、了解学生特点、改善教育教学、实现家校共育上狠下功夫,才能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取得实效。
一、原因分析
    (一)教育观念落后,片面追求学习成绩。
学校偏离素质教育观念和人的全面发展,为了片面追求学习成绩,剥夺了孩子们的一切课外活动;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书本,压得学生喘不过起来,学生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反感数学课堂,学生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许多教师还把阳光和微笑总放在数学成绩好的学生身上,而对大部分的学生弃之不管,致使一些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沦为我们所谓的“后进生”,这些学生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破罐子破摔。
    (二)教师素质较低,教育教学能力较差
教师的素质水平体现在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运用,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教师素质低,许多教师不懂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的在教学上不能透彻理解教材,只凭以往的经验进行教育和教学,并不能用合适的方式方法向学生传授,造成许多人不能接受讲课内容,课后也不及时给予辅导,造成有些学生成绩越来越差。部分教师由于专业知识水平局限,不去主动接近学生,更不能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循循善诱地鼓励他们进步,而是用生硬的办法压服、排斥、忽略他们,或者向家长告状。
    (三)教学目标不清,方式方法简单粗暴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方法最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教师只按老的教学方法教学,教师讲学生听,使学生长期处于枯燥而单调的学习中,大多数学生由于不能承受枯燥的学习,出现厌学现象,将学习看成是包袱,始终处于被动、机械的接受状态,导致他们智力发展受阻,影响他们掌握知识,提高智能。
二、转化策略
后进生转化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但从学校教育方面看,首先是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其次则要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再次要准确把握后进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最后是针对具体问题、具体个人,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采取多种方式,逐一实现转化。
(一)树立均衡教育理念,正确对待后进群体
有优就有劣,有好就有差。均衡教育不光是缩小区域、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本身也要求实现人与人之间差距的不断缩小,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均衡教育理念,正确对待后进群体,特别是要转变以往的教育观念,以人为本,关注每个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

当前形势下,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手段,那么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教育的阳光只有平均地照在每个学生身上,这样的教育才是适应社会发展、适宜每个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那么我们不能歧视后进,打压后进,忽略后进,要把有限的精力用到每一个人身上,均衡施策,力争给予后进更多的关心关怀和提高帮助。
(二)强化教师教育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学校要组织教师参加国培、市培、县培等各类教育培训,综合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教师本身也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更新教育观念、提升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能力。
1.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基本能力,要勤学苦练“三字一话”,提高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善于运用教材教辅和现代远程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中共同学习提高,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2.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数学教学首先要树立明确的目标,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目标有效结合起来,落实到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目中,就是要把培养观察力、记忆力、空间想象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发散思维,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3.善于使用教育评价。教师不能光看学生的学业成绩,更不能片面否定学生,要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从学习的习惯、学习的思维、学习的过程、学习的结果等方面来综合评价学生。对于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好现象好行为予以充分及时地肯定。
(三)准确把握发展特点,不断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特别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只有准确把握了后进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的爱能拉近与后进生心灵之间的距离,是转化后进生的灵丹妙药。后进生其实更加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教师要在生活上关心后进生,在思想上尊重后进生,学会理解孩子、接纳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尊和自信。比如,教师要关心后进生学习生活,经常和他们谈心对话,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教师要加以正确引导,不能急于求成,粗暴批评,要坚持正面教育,经常去寻觅、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彰学生的点滴进步。
(四)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1.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可以使后进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要在数学课堂上,引导后进生制定合理学习计划和学习思维习惯,比如按照“五步学习法”即:养成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复习,及时完成作业、系统小结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孩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帮助学生重拾信心。后进生大多数基础知识薄弱,思维能力不强,成绩较差,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起来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对他来说就变成了沉重的负担。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该关注后进生,提问、讨论等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后进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肯定,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取得更大的进步。也可以采用直观形象、情感感染、成功激励、实践操作、目标指示、情景创设等方法,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兴趣,调动孩子的思维积极性,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3.构建高效课堂教学。课堂要生动灵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同时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后进生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交流合作的能力。对于后进生,教师要有耐心,也可适当降低学习的坡度,做到每一节课、每一个问题都要让后进生听懂、理解。
总之,转化后进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会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对后进生,我努力做到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肯定,多一些关注,使孩子们喜欢我,喜欢我的课。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放弃他们,很多孩子都会有进步的。
参考文献:
[1] 陈桂生.教育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03.
[2] 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