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松涛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老厂中学 6534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有了新的发展方向,新的教育理念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这个背景之下,探究性教学模式成为了带动初中化学教学变革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化学实验
【引言】:探究性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通过某一个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最终发现问题的解决办法或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初中化学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学习效率。
一、采用探究性教学的意义
虽然探究性教学模式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实际数据表明,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当中的应用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发挥探究性教学模式,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是教师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探究性教学模式可以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性地位,从而有效地促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采用探究性教学的策略
一、创建问题教学情景,激发课堂教学积极性
情境教学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都有较高的要求,然而在初中化学教学当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参差不齐。因而教师应该正确的创建和管理化学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对化学不感兴趣或不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创建问题教学情境,即在初中化学教学之中,教师有针对性的创建各种不同的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在质疑后了解和掌握不同的化学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这一部分的内容的时候,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情景:“今天,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现在,有一位同学在家中,外面下着大于,‘啪’的一下,闪电击中了附近的供电设备,导致了停电。不得已,他拿出家里的蜡烛,点燃了。他望着蜡烛的火焰,突然发现,火焰似乎分为三个部分,他不禁想问,三个部分温度一样高吗?如果不是,那么哪部分温度最高?”。这样的问题情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十分贴近,能够很轻松的吸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初中化学的探究欲望。由此可见,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应当进行充分的准备和导入,不可以进行生硬的知识点导入。而是采用创设问题情景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知识,培养化学兴趣。
二、开展探究性实验,培养操作积极性
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化学对实验是十分重视的。它往往以实验作为基础,对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开展探究。学生想要学好化学这门学科,就必须要多动手进行实验,多动脑进行思考,才能寻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规律。因而,在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们亲自参与到化学实验当中,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想要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们对化学的兴趣,可以带领学生们做这样的实验:“可乐以及雪碧都是大家喜爱的饮料,众所周知可乐是淡褐色的液体,但雪碧则是白色的透明液体。有没有什么方法将可乐变为雪碧状呢?同学们可以进行如下操作,用一只空的瓶子,倒入375毫升蒸馏水。另取一只烧杯倒入50毫升酒精,并加入适量碘片,制作得到褐色酒精碘溶液。将先前的溶液倒入准备好的瓶子之中,边加入边振荡直至溶液颜色与可乐相似为止。一瓶“可乐”制作好了。在瓶盖内倒入硫代硫酸钠(大苏打)粉末,然后取一张糯米纸盖在粉末上,再将瓶盖轻轻地盖在瓶口上,小心盖紧,注意不要使大苏打粉末散落在瓶内。摇晃手中的瓶子,很快一瓶“可乐”变成了无色透明的“雪碧”。” 原来,硫化硫酸钠和碘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褪去碘溶液的颜色。当然,教师应当提醒同学们,这种“可口可乐”并不可口,“雪碧”也不会令人清爽,它们绝对不能饮用。通过让学生们动手做这样的化学小实验,既可以让学生更加具有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素养。
三、采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探究
在探究性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应当重点关注和强化学生对于化学问题的探究能力。不应该让学生仅仅依赖教师的指导和讲解,而是应该使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进行设想、独立思考、最后试验验证得出结论。所以教师应当激励学生去探究所遇到的化学问题,并尝试着去解决。
在这样的模式下,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有一些看起来‘不着边际’的想法,鼓励学生进行猜想,并通过严谨的实验来验证这些猜想的正确与否。哪怕是完全错误的猜想,教师也不应该否定学生的努力。而是指出,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证明了自己的猜想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值得鼓励,并对学生的错误之处进行指正。例如,教师在讲授《二氧化碳的制取》,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这样开展教学活动:“同学们,我们今天要讲的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我们都知道,空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它们能够用于灭火和刺激人体呼吸等。那么,我们该怎么来获取二氧化碳呢?最先想出解决办法的同学,奖励一瓶充满二氧化碳的汽水。”教师通过抛出这样的问题和奖励,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的同学说道:“可以买一瓶可乐,大力摇晃,冒出来的就是二氧化碳。”教师面对这种与课堂‘不太搭调’的回答,不应该进行批评,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这个想法其实挺不错的,值得鼓励。但是我们想想,摇晃完出来的只有二氧化碳吗?我们该怎么收集呢?”教师并没有批判学生的想法,而是鼓励学生继续探究。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很快找到了改进办法。由此可见,在开展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时候,采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探究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结束语】:在新课改的理念之下,教师越来越注重突出学生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育水平的提升给初中化学教学带来了进一步的挑战。探究性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需要,从而带动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明忠.浅谈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 2012.
[2]蒋志平.论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3, 10(004):17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