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传文
单县人民路小学 山东省菏泽市274300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从事数学实践与研究、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和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辅助性工具,要求教师开发与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的机会。基于此,本篇文章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的教学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有效融合
引言
对小学生而言,其自身的学习兴趣往往对最终的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为此数学教师必须充分发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优势,将课堂打造成更加富有趣味和活力的场所,以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和实践,继而不断提高其学习质量和学科素养,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为了实现此目标,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加大探索和实践的力度,同时坚持创新和改革,在寻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工作的融合点的同时,不断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是为学生后续学习打基础的,它蕴含着许多与高等数学相通的数学思想方法。与其他课程相比,小学数学具有抽象性和逻辑严密性,因此对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更高。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方式有存在的必要性,也有其弊端。老师占用的时间太多,这种比较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质量提不上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应该超过10分钟,所以教师应该利用这高效的10分钟,运用信息技术把抽象的知识转换的比较直观形象的知识,大大的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是研究的热点问题。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效融合,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复杂为简单、变不可能为可能,显明的色彩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象直观的动画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滑稽可笑的声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的融入,彻底改变了一讲到底或一练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始终认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具有以下意义:一是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融合,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三是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可以增大课堂信息容量,提高教学效果;四是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融合,能实现课堂教学有效及时的反馈、矫正;五是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融合,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教师可以生动地呈现图片、视频、动画等向学生传授一些数学知识。这个有趣的、新鲜的教育模式是完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兴趣是浓厚的、印象是深刻的。例如,在学习“循环小数的认识”内容时,教师使用多媒体屏幕来模拟交通灯光的变化,以吸引学生的关注。学生对红绿信号灯不陌生,但是由于课堂教学的限制,他们看不到十字路口真实的信号变化,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利用视频画面呈现真实的信号灯的变化情况,实现了情景再现。视频画面中红色、黄色、绿色信号灯有规律的交替变化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循环小数的认识”新课的导入奠定了基础,成功的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二)虚拟现实活动,实现情境教学
教师运用虚拟情境进行教学,把小学数学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不失为一个好策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一些教学内容和开放性题目,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解决问题。但由于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较难付诸实践,使学生的应用能力训练也受到限制。
教师如果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为他们创造一个虚拟的活动场景,就能让学生操作应用,从而巩固知识。例如,教师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和“千克、克的认识”时,可以引导学生设计模拟的“超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结合生活经验为“超市”中的所有商品补充货币单位。从而认识和运用元、角、分。通过计量买卖,加深对质量单位千克、克的认识,从而弥补小学课堂中,学生不能参与实践的缺憾。教师通过虚拟现实活动,实现情境教学,把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有较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互联网具有海量的信息和强大的搜索功能,丰富了数学教学内容,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与学习方法,打破了老师讲学生被动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搜索要学习的内容以及要了解的知识信息,这不仅丰富了学生学习的内容,而且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眼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了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意识。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这一节内容时,运用信息技术呈现古人研究圆周率的视频短片,使学生了解“圆三径一”的常识,同时了解圆周率的由来,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动手实践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又如,在学习《人民币的认识》这一部分内容时,通过信息技术呈现人民币的发展历史,使学生了解了中国货币3000余年的悠久历史,了解了货币文化的发展史。并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内容,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维护人民币的信誉等。
(四)多手段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课堂关注度,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相结合,并把教学重难点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展示一个教学情境。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把思维过程完整呈现出来,让学生更快找到问题所在,以及如何解决数学问题。例如,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可以通过视频等信息技术手段演示圆的形成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会从各个角度进行理解,通过一个动态的演示过程,引发学生进行观察、组织语言,自主探究,从而对这个知识点记得更牢固。又如,教师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绘图工具,结合信息技术课程“拼图形,比创意”的教学,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自己在电脑上设计制作不同的拼图,从而区别轴对称和旋转以及平移这三种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时,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发挥想象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结束语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融合,是当代教育顺应时代发展,跟上时代步伐的需求,是当代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不断去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构建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探寻研究结果,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及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梅.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4):78.
[2]王保生.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的教学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9(36):139.
[3]游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分析[J].小学教学研究,2019(32):12-13.
[4]赵玉春.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应用研究——以《圆的面积》为例[J].名师在线,2019(31):76-77.
[5]杜录祥.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9):158-159.
作者简介:姓名:祝传文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1年12月出生 籍贯:山东定陶 民族:汉族 最高学历:本科 职称:二级教师 研究方向: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