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组织技巧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5期   作者:张平
[导读] 课堂组织技巧实际上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更好地实施教学所做出的相关的组织举措.
        张平
        单县人民路小学 山东省菏泽市274300
        摘要:课堂组织技巧实际上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更好地实施教学所做出的相关的组织举措,不仅保证课堂能够稳定地进行下去,而且需要使课堂本身趋于优质化,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课堂组织技巧的能力。尤其是在小学数学课堂组织上,更需要教师以小学生为中心,吸引其注意力,使得小学数学课堂能够达到理想的状态。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数学课堂组织技巧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组织技巧;研究
引言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组织课堂,重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特点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科学组织课堂教学。此外,近年来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很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课堂效率,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组织。
一、小学数学课堂组织的必要性
(一)是小数数学课堂发展的内在需要
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看,要想推动数学课堂发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很有必要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效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以及数学学科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发展特点组织课堂活动。只有在小学数学的课堂组织中积极应用各种教学策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
(二)增加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教师需要不断地重视课堂组织技巧的重要性,尤其是小学数学课堂,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阶段,为保证学生学习质量,为保证学生打好数学基础,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组织课堂的技巧。只有这样,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才能不断地互动,无论是通过语言的互动,还是通过行为的互动,总之无论是哪种互动都会得到学生的有效回应,而学生的回应也会增加教师的自信心,这样小学数学课堂氛围就自然而然变得浓重起来。
二、小学数学课堂组织现状
(一)教师忽视课堂组织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单方面重视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练习习题的效果,也就是传统讲解加练习的教学方式,而一旦学生练习习题的结果不佳,教师往往将其归因于学生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而忽略了学生没有认真听讲的根本原因,即学生是否能够进入课堂教学中去,以及教师所讲的内容究竟有多少能够被学生有效地吸收。为保证学生能够学习到数学知识,就需要保证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教学组织,即是否能够有序进行,是否能够吸引学生进入课堂教学中,是否能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学习等,而如今大多数教师往往忽视了课堂组织的重要性。
(二)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
通常来说,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程度决定其对吸引教师注意力的强弱,愿意发言的学生与不愿意发言的学生相比更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小学生年龄较小,过于依赖教师给其传授沟通的方法,若在课堂上毫无互动交流,或是互动交流的效果不理想,也会对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关注每个学生,通过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关注这些很少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判断其在学习动机上是否有问题。同时,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应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切实发挥课堂管理者的作用,如此也能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标。
三、小学数学课堂组织的有效策略
(一)不断更新教学方式,保证教学的新颖性
为了保证小学数学组织能够有效进行,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教学方式,保证教学的新颖性,因为小学生尚处于贪玩的年纪,对于一切事物都抱有着好奇的心理,不喜欢固化的东西,尤其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如果教师一味地进行枯燥的教学,势必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吸引学生。

例如在进行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展示一些多边形的实物,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实际的触摸来认识和感受多边形,进而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多边形的图片,展示多边形的面积包括哪些,再通过演练公式来进行面积的计算。
(二)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中若一直给学生讲解知识,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主动改变自身落后的教学理念,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如此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指导学生突破教材的限制学习课外的知识,还要重视对日常科学知识的训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给学生布置具有发散性的科学问题,以此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识。比如在学习了“折线统计图”这部分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测量自己在不同时间点的体温,然后将其记录下来制作成为折线统计图。这一作业对学生的吸引力比较强,同时也需要学生的动手操作,在折线统计图制作的过程当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统计能力都可以得到锻炼。除此之外,通过这一作业,学生还可以对折线统计图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这体现了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能够结合学生的需要来布置作业。
(三)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来自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德,幽默活泼的个性,准确干练的语言表达,整洁大方的穿着打扮,对学生的公平对待和无私的爱。这些要求,要坚持不懈地积累,要有十年磨一剑地坚持,要有教到老,学到老,严格要求自己到老的追求,才能做到。要时刻加强自己的修养,提高在学生中的威信,使学生信服,以高效组织调动学生。
(四)教学语言生动有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组织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也需要注意自身的教学语言,由于教学本身枯燥乏味,而为了吸引学生,教师可以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发挥想象力,将教学语言生动化,可以结合生活趣事,或是数学小故事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能够保证课堂有序进行,保证课堂组织的有效性。例如在进行可能性这一数学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一些生活常识的例子,让学生来判断其可能性,语言要生动有趣,可以适当加一些夸张的手势动作,和小学生融为一体,这样能够更好地实施教学。
(五)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在课堂设计时需要结合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活动,要考虑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在教学中考虑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学生,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时需要以学生可以吸收与接受为主要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在组织与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推动高效课堂的发展与建设,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与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比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三)》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的“平移”、“对称”与“旋转”,可以举他们生活当中熟悉的例子,比如通过小学生都比较喜欢的纸风车来讲解旋转的定义,并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物体在旋转过程当中的特征,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同时还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结束语
课堂组织工作是每位教师上课避免不了的环节,是体现一位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重要指标,也决定着课堂的成功与失败。所以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地总结和提高自己组织课堂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邵秀芹.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及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148-149.
[2]朱茵颐.走向“自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变革路向[J].数学教学通讯,2019(19):65+69.
[3]李碧红.小学数学课堂游戏化教学的组织及实施[J].小学数学教育,2019(11):28.
[4]张凤钦.组织有效教学活动构建和谐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0):51-52.
[5]顾旭阳.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课堂的组织实施[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4):63.
作者简介:姓名:张平  出生日期:1975年11月  性别:女  籍贯:山东省菏泽市单县 民族:汉  学历:本科  职称: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方面的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