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两级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5期   作者:张红霞
[导读]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指导期间,要认识到每一位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气质.
        张红霞
        单县张集镇中心学校 山东省菏泽市2743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指导期间,要认识到每一位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气质,在课程学习期间的诉求有所不同,个人的兴趣以及能力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教师在日常的课程教学阶段,不能一味追求教学目标在课堂上的贯彻始终,而是需要将各个阶段的目标要求进行拆解,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前提之下,使得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获得实践探索数学知识的动力。此时分层差异教学理念的产生,本身就是围绕以人为本的课程教学目标所开展的,当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掌握有效的数学课程学习方法,则日常学习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也能全面提升,数学学习效率大大增强。
关键词:小学数学;两级分化;原因及对策
引言
小学阶段数学学习是基础性内容,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种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老师的原因,有学生的原因,也有班级管理的原因。两极分化现象对于学生的均衡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教师需要加以重视,积极的找到问题所在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对策。
1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分析
首先,不同性格的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各有不同,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容易静下心来学习数学知识,而性格外向的学生往往注意力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使得学习效果不佳。除此之外,一些学生会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而也有一些学生是被逼着学习,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其次,家长对学生学习的重视程度也是促使学生学习质量的直接原因。一些家长受过高等教育,所以对学习比较注重,而一些家长本来就没念过几年书,所以也认识不到教育的重要性。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所有学生采取统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任务的布置上也都一样,这不利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也没有让学生优势得到发挥。
2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
2.1在小学生的角度进行解析
学生在进入到小学时期后,随着小学生年级的不断增加,学习的难度也在逐步增高,使学习能力较差的小学生由于无法理解数学知识中的内容,从而导致学习能力较差的小学生失去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因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无法理解,再加上小学生本身的领悟能力较差,经过长期的日积月累就容易导致两极分化的情况发生。
2.2学生的智力水平存在差异
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智力受先天遗传因素,后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多方面综合影响。学生的智力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先天智力较好,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强,自主学习能力强,学得较快,成绩较好,智力水平高,这样的学生就成为了班级的数学尖子,他们学习数学花的时间少,学习动力足,在学生中有较大的影响力。有的虽然智力好,但是不踏实,不愿吃苦,缺乏上进心,学习不用功,有兴趣时就学学,学习上缺乏毅力,成绩很不稳定。先天智力一般或者较差的学生,有的有较强的上进心,学习目的明确,能吃苦,通过自己的努力,成绩比较好。有的不努力,不求上进,得过且过,也未受到良好的教育,智力水平没有得到改善,学习没有起色,成了学困生。
2.3在小学生的家庭角度进行解析
家长式学生的第一任导师,学校的教学也需要校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对于一部分年级较低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更加容易被家庭当中的种种因素影响到。如果学生家长对小学生的学习状态一点都不过问的话,那么小学生的就会对渐渐地放松对知识的学习状态,最终造成小学生的学习成绩直线下滑。除此之外,一些家庭对小学生现在的学习状态一点都不满意,再加上对小学生的要求非常的严格,导致小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极其的大,对小学生的正常学习造成了影响,这些都是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


3解决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有效对策探究
3.1加强学生之间学习上的协同合作
通过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以及态度对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换句话说,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班级内每一名学生的积极参与,这种参与更多的是一种思维上的参与。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建立起一个个能够协同合作学习的小组。对小组内成员的合理划分是确保小组协同合作学习的前提和保障,所以教师应该坚持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这为组内成员优势互补以及组间的公平发展提供可能和基础。通常情况下,组内成员人数最好控制在5名同学左右,根据组内成员在学习方面的优势进行组内任务分工,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明确自己的任务,同时对于小组内角色的担任如小组长、作业检查员等角色要实施定期轮换制,让小组内的每一名成员都相互依赖,但也要注意防止学生在小组内“不作为”情况的发生,这样才会有助于组内的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帮助、共同获得数学知识和能力。
3.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学习兴趣低下所引起的,想要提升数学教学课堂的质量以及效率,老师们就需要实时的引导学生,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以及热情。以实际的生活为主,设计好教学内容。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多关注一下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学生,对学生们进行鼓励,利用趣味性的数学活动带动学生,完善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得学生可以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比如在学习“可能性”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使用特定的词语来对这些事件进行描述、形成概率的思想,可以组织“摸小球”的游戏,记录每次摸出的球的颜色,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不同颜色球被摸出概率的大小,并能够对各个事件的可能性进行判断。动手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说吸引力比较大,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这有效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
3.3应用多样化的教育形式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较为古板单一,就是以小学数学教师为主题的向小学生进行讲解教学材料上的各种数学概念、法则和公式以及解题的办法等等,小学生以被动学习者的身份进行倾听以及接收。这种教学方法使小学生觉得数学这门学科枯燥无味以及死板单一,很难激起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还不能取得理想的数学教育效果。所以,冲破当下传统古板的数学教育形式,使教学形式表现多样化极其重要。比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这一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先通过导入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介绍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然后向学生讲解数方格法、引入割补法等方式来计算多边形面积,最后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这种方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可以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论述,小学数学学生学习的两极分化是当前比较常见的现象,为了能够改变这一现状,小学数学教师就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优点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从而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困难,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水平,进而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涛.浅析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J].才智,2019(35):34.
[2]卿仕松.论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60-463.
[3]李连仓.小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9(15):110.
[4]王保芬,郑琳.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成因与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11):89.
[5]卞瑾.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化的成因与对策[J].教育观察,2019,8(08):106-107.
作者简介:
姓名:张红霞  出生日期:1976年8月  性别:女  籍贯:山东省菏泽市单县  民族:汉         学历:大专  职称: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