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政治教学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5期   作者:杜兵
[导读] 在新课改目标的贯彻下,政治学习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生活化.
        杜兵
        重庆市万州沙河中学 404000
        摘要:在新课改目标的贯彻下,政治学习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生活化,在教材的整合利用和多媒体的使用上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得学生对于政治学习的积极性逐渐提高,对于学生的政治学习极为有利。
关键词:高中政治 主动发展 政治教材 政治生活 多媒体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的共识。笔者从事高中政治教学12年,作为一线教师,经过实践探索结合教学实际,对政治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感触颇多。
        一.让学生获得主动发展《政治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政治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政治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它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可见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所以它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方式,而是一种面向大众指向集体的学习方式。“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不同于以往的课堂,一堂好政治课,学
生应当是热情地参与,积极地融入与教师、文本构成的学习交流平台,而不是被迫、消极地接受。在教学中,教师要“解放”学生,把学习主动性归还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教师不要教得太多,敢于放手,只需做适当的讲解,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学能力。探究式课堂不再是呆板的教师讲,学生听,而是开放的学习氛围。现在的教学为学生开辟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自主实践和探究,既是对新课学习内容的运用和巩固,也是对新课学习内容的补充和扩展。所以,自由探究是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可以充分感知政治的魅力,充分享受学习的过程,让他们认识到学习过程和结果同等重要。探究式课堂更加注重政治知识的来源,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政治的魅力,感受中华文化,而不是只依靠课本上的文字。在开放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思维和灵感比较活跃,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更有利于学生和老师之间感情的培养,使得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二.使用“教材”走出“教材”《新课程标准》提到教师要有开发课程和创新运用教材的意识和能力,有选择性地、创造性地实施课程,使学生政治素养发展与提升能适应社会进步新形势的需要。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使用教材,但这并不是简单的复述教材,而要创造性地使用并且走出教材,超越教材。成功的教学应该是依托教材又高于教材,敢于尝试新的拓展,从而使教学更富有激情和创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运用教材时,应着眼于课程目标,有所取舍,有所增删,因为任何一篇文章承载的并不是政治能力的全部,只能是一个或几个方面。当然,这并不是说要忽视对文本起码的阅读,一味将一些课外的知识硬塞给学生。

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在带领学生学习文本的基础上充分
挖掘其隐形信息资源。一定意义上说,隐形资源对于学生的成长更为重要,如培养健康的心理,科学的思维,学会求知与审美、生存与发展等。教师要明确挖掘教材隐含信息资源的意义,并通过由浅入深的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这种方法,进而真正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画蛇添足”就是一种发掘信息资源的好方法。所谓“画蛇添足”就是跳出教材谈认识,师生以教材为引子,谈对知识、思想上新的收获,谈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它最为显著的效果便是能够提高学生思辩能力,促进学生认知水平与思想修养的进一步提升。教材学完了,师生就教材中的某个问题做一番探究,“横看成岭侧成峰”,见仁见智,不受教材局限。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认知水平必定日见提高,学生的精神世界必定日见丰富。对教材选取的文章不能面面俱到,要“顾此失彼”,对于老师和学生都喜欢的并且能引起共鸣的文章要精讲深讲。
           三.关注学生体验与生活新课标下,政治教学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把生活拉入课堂,建立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活动是运用语言的实践,学教育在愉悦的活动中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能力,也为政治学习开拓更为广阔的“材”路。早在上世纪20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还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著名政治教育家杨贤江先生也一再强调“要使学习政治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学搞得生动活泼”,“政治脱离了生活,就变成了毫无生气的空壳”。他具体指出:“读(包括听),是通过政治认识生活和学习怎样生活;脱离生活,就变成无意义的活动,吸收鉴赏都失去辨别优劣美恶的基本标准。写(包括说),是运用政治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见解,并服务于生活;脱离生活,写就变成无源之水,技巧就变成无所附丽的文字游戏。而与生活相结合,则读有嚼头,写有源头,全局皆活。”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政治即生活,政治教学活动的外延即是整个生活,整个世界。只有把政治教学放在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把政治拉入生活,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政治资源,优化政治学习环境,才能扩大政治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政治教学焕发生命活力。之前的政治教学只注重传授知识,教给学生纯粹的理论知识,很少有教师能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行为,所以导致学生普遍对政治学习不感兴趣。而“治学则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政治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让政治生活化,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结束语: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每次我会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新奇、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满足走出课堂。在这里充满了生命的关爱和引领,充满了尊重和鼓励,充满想象和创造。因为我坚信,怎么教比教什么更重要;怎样学比学多少更重要。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中政治教师,我们的教学理念也应当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我们的政治教学才会充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参考文献:[1]王婷婷.高中政治教育引领式教学的开展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77):143-144.
[2]赵畅. 浅析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N]. 信阳日报,2020-08-26(008).
[3]尚成燕.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20(09):82.
[4]张利.基于翻转课堂理念创新《生活与哲学》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2020(33):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