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茉莉
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高岭镇五峒小学加茶教学点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
摘要:小学正是一个人培养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阶段。数学这门学科它具有特别强的逻辑性,小学数学也是一个人开启数学生涯的钥匙。在新课标的改革下,数学教师需要改变以往教学思路,将德育教育引进小学数学课堂。本文将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中渗透进德育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一、德育的含义
德育指的是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相应的教育,从而使社会成员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与规范。教育可以有目的,有计划的对个体施加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期望的人。德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国内外的教育家和思想家都对德育有着高度的认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流传千古,至今也倍受到人们的推崇。德育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和细致性的活动。小学是学生思想的启蒙阶段,学生的思想与习惯都在这个阶段形成。学生在前期的生活与学习中,有了好的品行作为基础,学生才能在今后得到长远的发展。小学生在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还需要接受良好的德育引导。小学阶段形成懂礼貌、讲卫生、讲文明的习惯。在生活中要乐于助人,与同学友好相处。形成合作意识,在与同学的友好合作下完成任务。引导学生做一个勤俭节约、努力学习、勤学好问的人。同时,作为国家的一份子,要培养小学生热爱祖国,以及为祖国的发展与富强而努力,发奋成才的情怀。树立家国情怀和使命感。学校教育需要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培养人才,培养国家发展的接班人。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
1.数学课堂不需渗透德育
在数学教育领域,认为数学不需渗透德育的教师不在少数。很多数学教师认为:德育教育是语文等人文类科目教师的职责,与数学等理科类科目教师无关。出现这样的教育思想,源于教师长期狭隘的教学观念。首先,很多数学教师认为:数学科目应当以传授数学知识为主,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思维能力等,这是一种狭隘的教育观。我们知道,新课程改革明确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而知识唯一的数学教学观念,无疑使得数学课堂的教学显得狭隘而生硬,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数学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理念格格不入;其次,近年来,核心素养理念的发展,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适应于未来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由此可见,核心素养思想,将品格和能力培养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由此可见,数学课堂也承担对学生进行品格教育的职责,而认为数学课堂不需渗透德育的教育思想,是一种落后的,与时代发展格格不入的教育观念。
2.数学课堂不能渗透德育
除了认为数学课堂不需渗透德育外,还有部分教师认为数学课堂不能渗透德育。首先。数学属于理科类科目,以逻辑性、抽象性和思维性为主。例如,数学教学中,主要是数学知识、数学计算以及数学应用为主,而德育和数学之间,看似是八竿子打不着的教育。因此,认为数学课堂不能渗透德育的教师比比皆是;其次,数学教师绝大多数在上学期间以理科为主,以理性思维为主,缺乏文科思维。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很多数学教师认为做不到的事情。教师不懂得如何在数学计算。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更不懂得在各种几何图形中渗透德育思想。
这种不能渗透德育的教育思想,使得德育与数学课堂的教学总是两条平行线,永无交叉,德育在数学课堂中的教育基本处于缺失的状态。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对策
1.以数学计算为依托,渗透德育
对于数学教师而言,要想在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着实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案例,有目的地渗透德育,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德育的效果,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以诚实守信的教育为例,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懂得做一名诚实守信的人,是其人格健全的根本。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数学计算的过程中,就有目的地通过一-些数学案例,指导学生如何做一名诚实守信的人。例如,在做数学加减法计算时,笔者举例:妈妈给小明10元钱,让他去买一-袋苹果、一袋桔子。小明买苹果花了5元,买桔子花了3元。可是回家后小明告诉妈妈没有剩下零钱。请问小明有剩下零钱吗?剩了多少钱呢?如果你是小明,应该怎样做呢?这是一道简单的数学计算题,通过案例的设计,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撒谎是不对的,应当做一名诚实守信的孩子。这种将德育渗透于数学。计算的方式,有利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德育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2.落实生活化教育理念,渗透德育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教师应当落实生活化的教育思想,通过生活化教学内容、教学案例以及教学思想的融入,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能力。笔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在落实生活化教育理念的同时,有目的地渗透了德育教育思想,将数学课堂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德育知识等有机整合起来,实现了很好的德育效果。例如,在五年级数学中,交通与数学-课中,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笔者首先让学生自主计算从家到学校之间的路线,计算距离、使用不同交通工具耗费的时间、需要经过的哪些危险的路口等等,在此过程中渗透交通安全法,培养学生科学的交通习惯,提升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出行习惯,等等,实现了很好的德育效果。
3.开展数学课外活动,渗透德育
数学课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笔者在数学课堂中,通过数学课外活动的开展,渗透德育。例如,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课外实践项目,让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师的课题,这种合作的方式,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这是现代社会学生所缺失的品质,是数学课堂德育教育的有效方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教师应当通过德育的渗透,让学生学会做人,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积极向_上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师应当深入挖掘德育因素,采取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渗透,促使良好德育效果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范彦利.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8(21):125.
[2]陈晓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8(05):68-69.
[3]李玉济.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