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文化意识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6期   作者:刘文静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相比于课本上具体的知识
        刘文静
        重庆市江津第二中学校 402284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相比于课本上具体的知识,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素养的提升更为重要。而对于英语学习而言,其思维能力的构建离不开专业语言环境的熏陶和相关情境的营造,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主动去了解接触原汁原味地外国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实现“美美与共”的文化融合。
        关键词:文化意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文化是语言的灵魂所在,一门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必定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的熏陶中的渐进过程,因此英语学习中的文化意识具体而言是指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要了解具体的英语表达习惯和方式、适用的情境、知道每个特定场景下几乎都会用到的句子,然后结合自身所处的中华传统文化,在知晓二者差别的基础上尝试适当融合。要想让学生具备这样的文化意识,既要让学生对地道的外国文化足够了解,又需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鉴别力。
        (一)在阅读中感受
        阅读的本质是一种思维接受的过程,当学生在阅读英文书籍的时候,自然会尝试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作者表达的思维,在理解书籍内容的过程中,学生首先需要明白作者表达的意思是什么那么他们在理解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和内容时,很难不注意到外国人使用语言的文化习惯,因此阅读和文化二者是相互融合,密不可分的,教师一定要抓住阅读课的机会,让学生更多的阅读英文原版书籍。
        例如学生在自己阅读思考的过程中一定会注意到英语连词、主语和谓语的使用,他们就会主动发现:英文语言结构相比于中文语言结构更加注重完整,不仅必须有主语、谓语,而且因为、所以这些连词都是不可以省略的,中文中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英文中会表达为: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但是在传统教学课堂上,教师通常都是用中文授课,并且在讲解英语课文时会通过将其翻译成中文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这虽然能够提高课堂效率,便于学生接受。但是也就导致了学生无法熟悉英语的语言构造方式,常常会用自己固有的中国文化思维去理解外国语言表达
        (二)在实践中运用
        语言的学习其实是一种对信息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虽然学生通过阅读对外国文化有了基本的了解熟化,但是在英语学习中最为忌讳的就是“哑巴英语”,很多学生提到英语,脱口而出的还是只有“    How are you?I am fine.Thank you ,and you?”这就表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学习与实践完全分离,对英语文化最好的感知方法就是在英语情境中运用口语化的交流,学生只有能够将“习得”的语言自然地道的“输出”,才算是真正明了了外国的思维模式和文化背景。


        例如,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在阅读课理解阅读的基础上选取几个富有生活气息的片段表演出来,学生在用口语表达的过程就是逐渐熟悉英语日常口语交际用语的过程,能学生在表演情景剧时经常会出现在西餐厅点餐的情形,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原本自己的思维中,想点牛排=I want to order the steak,然而在书中的表达却是:I will have the steak,再如当服务员在咖啡馆询问:“How do you like you coffee?”学生会明白在英语文化中这句问话不是传统思维理解中的:“你觉得你的咖啡怎么样?”在英语文化中的意思应该是:“您的咖啡需要加奶加糖吗?”
        
        (三)在转换中结合
        高中生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的传承者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应当具有中国文化自信和中国文化自觉,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和其中优秀文化的吸收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同时培养对国际文化的包容心态,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本末倒置,让学生反而更了解西方文化。对此,笔者认为可以将传统文化与英文结合学习。
        例如当下很多学生对西方的谚语了解不少,但对传统文化的英文表达知之甚少,对此教师让学生在感受到英文和中文的语言表达和文化习惯是完全不同的基础上,要有意识地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传统中国谚语的英文转化,例如:中文当中的“有志者,事竟成”在英文中变为“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再如“ work like a willing horse” 时,就可以根据传统中文文化,翻译成“老黄牛”,这样不仅更为地道中国化还能显示出中国人民的勤劳, 而 “as strong as a horse” 就可以转换为“壮如牛”这样通过在英语俗语转换过程中渗透文化教学,教无形中增加学生们的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结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将英语学习灵活化、生活化、地道化,真正感受到英语语言学习的魅力,而且可以让学生以一种更加开阔的文化视野去理解语言的变迁和差异,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最终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在对中国优秀文化产生认同感的基础上,成长为有文化修养、知识内涵、包容万象的中国人,因此如何将聚焦文化意识的高中英语课堂设计不断改善提高,是每个英语教师都应当不断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何丽芬.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融入现状分析[J].教学与管 理,2018(04):84-87.
        [2]黄胜.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必修)教材研究[D].桂林 市:广西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