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伯勇
宁波市东恩中学
摘要:作业不应仅仅局限于巩固、消化、理解、掌握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而更应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学生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及独立人格的培养。新型的作业观要求教师要重视作业设计。
关键词:初中科学;优化作业;设计;策略
科学合理设置科学作业对于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当前的作业多以单一的应试作业居多,机械重复高耗低效的作业训练模式,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如何优化设计科学作业、提高科学作业的有效性值得我们去深思。以下谈谈初中科学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
一、“以学定教”分层设计,增强学习能力
在“以学定教”的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跟着学生走,学生是学习和课堂的主人,真正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学生的差异,发展学生的差异,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着力点。为此,作业设计也要分层,例如,可分为基础题、选做题和探究题。基础题是一些课文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中等生和学困生必做,优等生可以不做;选做题设计则有一定梯度,有双基内容,有应用部分,也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面。这种设计是为了照顾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各类学生的需求与发展,可让各类学生自由选择;探究题则不做硬性规定。例如,在学了《熔化与凝固》一节后,基础题可做一些关于熔化与凝固、晶体与非晶体、熔点与凝固点等概念区别的题目。
选做题:
(1)比较熔化和凝固的异同点。
(2)举生活中1~3例熔化和凝固现象的例子。
(3)金的熔点是1064℃,而铜的熔点1083℃,将金块放在铜水里,问金块呈什么状态?
探究题:
(1)利用家用冰箱探究水的凝固现象。
(2)探测冰的熔点,并画出冰熔化过程的曲线示意图。
二、“以学定教”联系实际,提高科学素养
根据“以学定教”的理念,科学作业设计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从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取材,确定中心或主题,再围绕中心设计作业提纲。学生通过家长、电视、报纸及网络等途径了解这些自然问题和社会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调查访问、生活体验、资料查阅等实践活动,用小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方式来证实,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和观点。例如,在学了《显微镜下的各种微生物》后,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课本上的一个实验——探究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这属于典型的探究型题目,要求分组合作,每组可以不按书本上的步骤,自行设计: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这种题目设计既能复习前面放大镜的使用知识,又能了解微生物的外形特点与生活中食品的保存方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以学定教”灵活多样,培养创新思维
“以学定教”理念要求科学探究作业以研究性学习为背景,內容丰富,形式多样,训练学生思维方法。例如,在学了《酸碱的通性》以后,设计“‘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让学生分组在实验室内共同完成。提供材料:一张白纸、三瓶溶液,分别是10%的NaOH溶液、5%的硫酸溶液和5%的紫色石蕊试液。先在白纸上用玻璃棒沾上一种液体画上花,再沾上另一种液体画上叶,然后将白纸挂上墙,用第三种液体向纸上喷洒,即可呈现一幅美丽的“‘雨落’叶出红花开”的杰作。在学生兴奋惊讶之余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答出这三种液体分别是哪一种,并写出实验的化学原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以学定教”交流讨论,增强合作意识
“以学定教”理念要求科学探究作业要以现行教材,或学生对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独立自主合作讨论为形式,运用探究式的科学学习方法,增强团结合作的意识。例如,学习了《电功率》以后,让学生估算家里的某台空调在八月份要用多少电费。学生不知道空调的功率等有关数据,该怎么办?这道作业题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虽然它也是利用已学知识点,但它不是简单的数字运算,而是需要学生课后亲自探究得到数据后才能完成。
五、“以学定教”开放评价,发展持久学习
首先,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强调学生自评和教师延时评判。科学课程的作业有探究性实验、小制作、小论文的撰写、调查、查找资料等,与其多样性相对应。评价的主体也应该是多元化的,评价者可以是教师、家长、学生本人,或者是小组的其他学生等。延时评价即对错的题目暂时不给评价,学生改正后再做评价。等学生订正对了再给打上“√”,并写上激励性的评语。
其次,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强调日常评价与阶段、期末评价相结合。作业评价应不仅重视知识和技能,而且应重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将评价融入日常教学中,做到教评相长。
再次,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强调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评价。“个人成长记录”记录了学生成长的“故事”,记录了教师、家长、学生、同伴及社区群体等的评价与寄予的希望,记录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悄悄话。在这里,学生可以将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收集起来,比如一件小制作、一张科普图片、一篇小论文、一次社会实践等,它能集中反映学生向预期目标努力和进步的过程。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手段,让学生真正喜欢做作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勇,龚孝华.新课程的评价改革[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严育洪.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朱明文.科学作业的设计与批改创新[J].教学月刊,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