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
湖北省武汉市光华路小学 430000
【摘要】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与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教师越来越重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究改进教学的方式与策略,力求让教育新模式与新课程理念相融合,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之对数学课堂产生兴趣,以此培养其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课堂效果和学习效率。其中有效的方法便是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探究与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创设情景;课堂教学;小学数学
在21世纪的今天,新课程理念是时代催生的新产物,它主要包括提高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四个基本理念。简言话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式学习,与客观实际相结合地思考问题,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进而拓展数学思维,增强思考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自己探究出数学学习的奥秘与乐趣。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展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展开论述。
一、引入情景,增加趣味与热情
在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下,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兴趣,就更加需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更加重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增强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使之善于从多个维度进行探索与思考。在引入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历史上的数学小故事或者课本后的趣味故事作为问题情境,从而引出新内容,来鼓励学生热爱数学、勤奋学习。
例如,阿基米德在死神降临之时仍醉心于数学研究,他的著名言论有:“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除了这种简单的兴趣拓展介绍之外,更多地应将数学史料、尤其是数学的思想方法有机地渗透融合到课程中。例如,在认识“圆”这一课时,可以引入圆周率之父祖冲之的相关资料: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著名数学家与天文学家。在祖冲之之前,人们使用的历法是天文学家何承天编制的《元嘉历》。祖冲之经过多年的观测和推算,发现《元嘉历》存在很大的误差,于是着手制定新的历法,计算出一年为365.24281481日,这与现今的准确数据仅差46秒。不过依照目前学生的年龄阶段与知识接受能力,同学们只要知道祖冲之发明了圆周率、也是我们计算圆的参数所需要的π,业已足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的数学教学更要注重学生兴趣培养。数学学习其实是一场头脑风暴,它所侧重的是学生自身的逻辑思维是否能在学习途中一步步得到增强,而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对数学这门课产生兴趣与学习热情,另外在此环节中,教师的引导也很重要。
二、创造问题,培养思考探究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正处于塑造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知识的探索总是有无穷无尽。
特别是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减少刻板传播的理论知识,尽量通过简单的问题使学生打开思维,自行探索,以此增强学生的课程获得感,培养其探索能力,加深知识印象。
例如,在学习过圆的面积之后,教师可以出示一个圆柱体,给出圆柱体底面面积的计算参数与圆柱体的高度,以此来启发学生自行探索出圆柱体的体积,从而向初中数学知识体系过渡,使学生学到更多。还可以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让学生拿出课外收集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沿棱剪开、展开并平铺在桌面上,数一数各有几个面,比较每个面的大小,看看有什么发现。接着发起讨论——如何计算表面积?怎样算比较简便?这一系列的问题全部在学生的操作活动中解决。这样创造问题,开办操作活动,不但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又使学生智力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与体现。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时刻牢记新课程理念下教育的本质,不是一味地传授,而是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探索与创造,指引他们自己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与信心,放飞他们的思维,培养思考精神与探究能力。
三、促进合作,鼓励个性思维方式
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对于学科知识总是有许多新奇的出发点和问题,而数学本就是一门研究抽象概念的学科,强调的是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小学数学的教学,无论是课上或是课下,对于学生关于某一部分知识的理解与疑问,都要予以尊重,并根据疑问指导学生合作探究,保护学生的个性思维,推动塑造他们自己独特的数学逻辑思维。
以简单的多边形的面积计算问题为例,一个正六边形,在不套用公式的情况下如何切分,能够计算出它的面积。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促进学生合作探究,最终得出一种方案,然后将不同小组的进行展示,对尤其有特点的方法给予鼓励。
数学这门学科更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多维度地探索与创新。教师应当塑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让学生舒适学习的氛围,鼓励他们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进行自我思维的表达,倾听他们的发言,从而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数学的认知能力,促进能力的生成。
结论
数学学习对于社会发展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教师需要使数学教学与当今的新课程理念相结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放飞学生的数学思维;还需创造有内涵的问题,重视课堂生成,鼓励学生多维度地思考问题,提高其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与信心;也要在保护和鼓励学生个性思维的前提下,对其错误的数学思维作出指正,循循善诱,让学生在正确思维的基础上,提高思考问题的逻辑性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云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J].学周刊,2020(17):55-56.
[2]苏桂娟.小学数学教学创新途径研究[J].才智,2020(0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