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7期   作者:陈丹艳
[导读] 小学期间较为重要的课程必然少不了语文课,而语文课中阅读又是更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陈丹艳
        浦江县白马镇中心小学     浙江省金华市    322207
        摘要:小学期间较为重要的课程必然少不了语文课,而语文课中阅读又是更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不难发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很多方面在语文阅读中都有体现,所以借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体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丰富的人文涵养,将其充分利用,才能让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润物无声般的滋养。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心理实际,有意识地渗透心理教育,帮助学生培养优良品德和健康的心理,实现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教育是国之大计,国之根本,教育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展现了我国教育部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中国儿童中心发布的题为《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数据与分析》的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5.2%的儿童存在明显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对2016—2018年进行心理咨询的7319人调查显示,居首位的人群是学生,占29.18%,且学生年龄已突破传统界定的“12岁危险年龄”,最小的只有8岁。基于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师贴近学生的重要渠道,在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支持下,教师通过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位置,可以有效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解答疑惑,实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疏导,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挖掘教学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学
        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本中选材基本上都是积极向上的内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对教材内容深度的进行挖掘,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健康的心理环境,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掌握和了解,在之后的教学中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有效的帮助,为之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埋下伏笔。比如说《自己去吧》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讲述的是关于独立的故事,通过自己的实践掌握到生活中的本领。在对教学内容深度挖掘的过程中,教师要联系生活的实际,鼓励学生去脱离现有依赖的环境,学会独立自强。在讲到这个环节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询问是否有相同的经历,并为学生去分析独立背后父母真正的含义,让学生在学会自我尝试的基础上对父母进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专业知识和内容,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健康的心理品格和素质。


        (二)、捕捉课堂中的教育契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时间是师生交流互动的黄金时间。教师如何利用这个黄金时间,将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渗透和贯穿到课堂教学中来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关键。一般而言,教师不可能在整堂课都强调其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因为其教学主体仍然是语文课,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精确发现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学的契机,其中合适的机会主要有两个:首先,当学生的情感处于激昂、震撼和敬佩等饱满勃发状态时;其次,当学生处于兴趣浓厚时,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刺激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思考与探索,从而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学的效率。
        (三)、指引学生掌握学习技巧,渗透心理教育
        自新课改以来大力提倡教学方式方法,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式,可以在以后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站稳脚跟。教师在进行语文学习方法的引导时不光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主要还是为了学生能对影响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心理调节。例如,在《阳光》课文中要注重指引小学生从心理上体会课文中的涵义以及一些深刻的语句,可以指引学生自主学习,体会总结语句所表达的涵义。比如,读完课文后可以让学生画出文中具有深意的语句,然后进行分析阅读与体会,通过结合课文与自身的生活实际思考这些语句表达的是什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让同学之间互动交流讨论,表述对这些语句的领悟与理解,总结文中语句的含义。最后不断提高升华各自的认识,从而体会到课文中所描述的阳光带来的生机蓬勃的世界,以及感受阳光带来的美好与宝贵,达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
        (四)、尊重和理解学生,搭建师生心理互动桥梁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成长提出新的要求,“形成健康良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成长。要培养小学生的优良品德,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品行,言传身教地教育和影响学生。教师需要做好学生的榜样,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先应做到,并从每一个细节上为学生做好表率。例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以及其他活动中就不能迟到;教育学生要爱护公共财物,教师在平时就要自觉爱护公共财产等。教师应时时注意、事事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和言语行为,以正面的、积极的形象,为学生养成优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榜样,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发挥语文学科的独特优势与地位,将二者结合,更准确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融于小学语文阅读中是可行且有效的途径。我们要不断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收获各方面的知识内容,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应积极地推广这种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杨胜伟.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心理健康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2):150.
[2]姜建兰.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江苏教育,2017(88):49-50.
[3]杨慧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讨论[J].课程教育研究,2017(38):76-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