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7期   作者:曹军鹏
[导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阅读能力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要素
        曹军鹏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马庄小学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阅读能力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要素。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技巧两方面进行论述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    学生   语文教学
        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人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通过阅读可以发展人性,提升修养,可以丰富生活,愉悦身心。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孩子的人格养成、精神世界和人文素养的构建,是不可或缺的精神营养。阅读就是读文章。阅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它自身的功能存在的价值。通过阅读可以学习知识,可以获取信息,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喜欢阅读,学会阅读,终生阅读,更是每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 创设良好的校内阅读氛围
        1、学校为学生创作适合阅读的“硬”环境
        美国吉姆·崔利斯说:“如果您身为一校之长,能给予孩子的除了良师、书籍与教室之外,还有什么比创造出爱读书的校园环境更让人倍感自豪的?”学校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场所。学校必须要为学生创建并开放图书馆,图书馆的书籍种类尽量足够丰富,满足孩子们的阅读范围,为孩子们读熟提供便利条件。另外学校还要注重校园墙壁文化的建设,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墙壁上装饰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书画等文化标志牌,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等,借古今中外文化巨人之口,教授学生读书的意义和方法。同时,每个班级也应该有自己的图书角,墙上有读书名言等,这种优雅而又浓郁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对阅读热兴趣。
        2.注重教师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后汉书》中说“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宋史》中也说“人不率,顺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古人云“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传”。教与其每天口头教育学生要多读书,不如自己先安安静静坐下来,认认真真读几本书,通过读书提升自己的修养,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时间一长,孩子们自然能看到读书给老师带来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在孩子心中留下一粒火种,总有一天会生成燎原之火。
        3.必要的读书活动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 。但大部分的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只有极少数孩子能静下心来读书。因此,我们有必要顺应孩子的天性,组织既能让孩子们乐于参与,又能调动孩子阅读积极性的活动,通过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们快乐的阅读。同时,在活动中,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讨论也会促使他们参与阅读。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善”阅读的这把利器就是以下几种方法:
        1、批注法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动笔墨”就是做批注。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并随手用笔在书卷的空白处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或者作者透露出来的信息。我在教学三年级时,孩子们刚开始接触概括主要内容。在教学《灰雀》一文时,我有意让学生在阅读中标出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在学生的反馈中我发现,大部分同学除“经过”外都能准确地标注出其他五个要素,这样,概括主要内容的重点就落到了如何用简洁的语言说明其经过这一点上,难度一下就降低了不少。接下来的三篇课文全是记叙性文章,我在教学中都是让孩子们用批注的方法找要素,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速度和准确率。可见,批注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阅读方法。
        2、善于想象和联想  真正好的文章不在于作者写出的内容,而在于隐含在背后的内容,就想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说:“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做到“言有尽”容易,怎样才能体会坐着的“意无穷”呢?这就要靠学生的想象。当然,想象不是胡思乱想,其依据在于文中隐含的线索。有一次,我们做一篇课外阅读《青花瓷瓶》,文章的结尾很具有开放性,“一个少妇带着一个男孩远远地走来,走到当铺门口,少妇一下就跪下去了,当铺老板慌忙走出来,看见站在少妇身边的男孩,明白了一切。”针对这个结尾,我让学生大胆展开想象,续写故事。在续写中,一定会涉及到一个问题,青花瓷瓶是真是假?文中并没有言明。但我们根据前文“老板娘 拿着青花瓷瓶,上下左右地翻看,看着看着,忽然皱起了眉头,赶紧把瓷瓶递给老板。”“老板娘急了,三步并做两步,挡住老板,双臂护着抽屉”,“老板娘半信半疑地边看边向屋里走去”可以确定,青花瓷瓶是假的无疑,老板也确切知道这个事实,他是出于善良的本性才帮助了这对可怜的母子。通过想象,孩子们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旨思想的理解更加深刻。
        3、对比、总结、归纳
        世上文章无数,但根据体裁基本可以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四大类。每一种体裁有包括若干种类别,比如,诗歌分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根据字数可分为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近体诗又有律诗和绝句之分等。这种只是体系的出现就是根据归纳总结的方法得出的。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通过归纳总结,我们发现,四篇课文中都有两个主要人物,其中一个作用明显,另一个作用相对隐蔽。例如在《中彩那天》一文中,“父亲”这一角色是作者主要赞美歌颂的人物,但我们不可忽略“母亲”这一形象,“母亲”在整个事件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父亲”和“母亲”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有同样的人格魅力。同样《尊严》一文中哈默和杰克逊大叔,《将心比心》中“母亲”和那位阿姨也是同样的关系。但是,我们通过对比发现,在《万年牢》一文中主要人物是“父亲”和“老板”,这两个人的关系却与其他三篇不同,二人相互对立的,“父亲”讲诚信,重信誉,而“老板”却是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奸商。在对比中“父亲”的形象高大起来。交给学生对比、总结归纳的方法,孩子们就会深入思考、解读文本,放手让他们阅读,一定会有出人意料的收获。
        以上三种方法的运用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的,在做批注的时候可以展开想象,也可以进行前后文对比,归纳总结的时候也可以做批注,只要是有效的、适合阅读的方法都是好方法。另外,还有其他的一些阅读方法,比如“选读法”、“精读法”、“读写结合法”等,这儿就不一一赘述。总之,法无定法,所有的方法都要在阅读的实践中检验,适合自己的才是做好的方法。
        小结
        综上所述,提高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有高超的方法技巧,二者缺一不可,辅之以大量的阅读练习,相信一定可以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目录
[1]吴继平.让“阅读批注法”实在些[J].小学语文教学,2011(29):36.
[2]王梦媛,浅谈家庭阅读对孩子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2月(上):306.
[3]陈立果.浅论小学语文能力的提高[A].教育科学,2016,12月:191.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是
非常重要的,学生只有正确合理的选择自己所需的作品,快
速准确的运用阅读方法,
做好读书笔记,
课外阅读才有效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