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燕
安徽省宣城市实验小学梅溪校区
摘要:在统编教材习作单元的教学中,学生从获得感性认识再进一步发展到理性认识,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练笔、习作,获得书面语言表达的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要素;习作
统编教材编写理念的一大突破就是科学地安排语文策略与能力序列,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加大语言表达、特别是书面表达的比重,达到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内容上的均衡。编者在编写时从三年级开始在每一册安排了一个特别的单元,这一单元构建了以习作为主题的“学习群”。它是以一种习作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的,但又并不是一种单单地只做习作教学的单元。它融合了精读、交流、习作等实践活动为一体,在阅读素养形成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深入了解习作单元内容
在“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的人文主题中,我们打开了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课本。这一个主题打通了文中阅读课文之间的联系。本单元紧紧围绕语文要素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和《刷子李》。这两篇课文侧重点不同,但都通过相应的描写表达出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学习两篇精读课文后编者安排了“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两个学习环节。这样的安排和单元语文要素紧密相扣,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吸收的是“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然后在交流与练笔中学会表达(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二者相辅相成。随后编者继续层层推进,设置“习作例文”,让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感悟习作方法,积累表达经验。最后,编者呈上本单元大习作“形形色色的人”,要求学生选取典型事例,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具体地表现出人物特点。
这样的安排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学家朱智贤这样阐述儿童认知规律:“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的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所以,从认知角度上说,学生习作必须有形象化的范文引导,学生才能在此基础上完成单元语文要素中的表达。而部编教材这种通过几个版块形成习作单元完整结构的模式恰好能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较为轻松掌握习作方法,开展习作活动。
二、紧扣语文要素,安排学习活动
1、研读单元导语,踏上习作教学之旅。
第五单元的单元导语是“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教学中解读这句话必不可少。这句话给我们揭示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同样让我们明白不一样的描写人物的方法,能为我们展现不一样的人物形象。从这句话引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学生更容易接受并弄清楚本单元学习目标。
2、在感性认识中找寻理性的工具。语文教学中感性和理性是共存的,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是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一个过程。语文是完全来自于生活的。我们学习语文,并不是要理解文本的本身,而是通过文本去解读作者内心的世界。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引导同学们多去读文,用心感悟文学作品向我们传达的思想。在读中去感悟,在读中表达,实现与文本和作者三位的统一。
在教学《两茎灯草》时,学生们如何能感受到严监生的吝啬?一读文章,让学生找出严监生临死时的表现。“严监生喉咙里的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再读这句话,揣摩此时的严监生的内心感受。他是很难受的,已经快断气了,应该是无法呼吸的感觉,如果是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肯定是想流泪、伤心。可是他为什么伸着两根指头呢?带着这个问题再读,找到三个人的猜测以及严监生的动作和神态,进而感受严监生的内心世界,品悟他吝啬的个性特点。
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走向认知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教学《两茎灯草》中,当引导学生读后感受到严监生的吝啬后继续反诘,让学生深入思考:从哪里感受到严监生的吝啬的呢?你有什么发现呢?从这一突破口引导学生发现写一件具体的典型事例对于表现一个人特点的作用。让学生在发现中明白,人与事是无法分开的,一个人在经历一些事情时或者在与别人相处时都能显现出自己的一些特点。
这时出示“初试身手”中的第二项,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家人的特点,列举出一些事例和大家一起交流,哪些事例够典型,能突出自己家里人的特点。学生在感性与理性相交融的认知中,既与文本进行了有效地交流,又实现了单元语文要素一中的“学习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这一目标。
3、随堂练笔,在已有认知中练习表达。
《摔跤》一文中作者用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描绘出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的场景,向我们展现了嘎子的机灵。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们也用一系列的动作描绘出心中那个特别的人物形象。链接“初试身手”,让学生尝试着写一写。学生练笔完成,随即在全班出示一部分作业,请同学们分析他们描写出人物的哪些动作,你能感受到人物的怎样的特点。
一写一评,学生能对动作描写好处印象更加深刻,也能够初步感受到如何做好动作描写,在这样的描写中表达人物特点。
《人物描写一组》中不仅有动作描写,还有外貌、语言、神态描写,这些都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让同学们模仿着说上几句、练上几次。
4、在交流平台中做好习作准备
既然说是交流,那一定是学生能在活动中能通过交流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不是简单地读一读交流平台平台说了些什么,这里更需要做的是让学生相互交流,总结归纳出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所得。这样交流的目的是能梳理提炼出如何去写一个人。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两篇课文的异同 ,在此基础上提炼。
在对比分析中,学生不难找出本次习作如何去写一个人的方法:可以通过正面描写去展现一个人的特点,也可以从侧面去烘托出一个人的与众不同;描写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而所有的这些描写必须融入一件具体事例中去。
5、在例文中一气呵成
在精读课文时既有了感性认识,又有了理性认识,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读习作例文,由此检验之前学习中所得到的理性认识在作文时是否真实有效。
这一单元的习作例文是《我的朋友蓉蓉》和《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这两篇课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尺度,既不能教成了精读课文,也不能任由学生自己读一读就算了。结合注释,结合之前我们学习到的写人的方法,我们可以去感受一下细节描写给习作带来的亮点。
接下来教师引导同学们去创作本单元的大习作,让学生选择典型事例,选择能突出任务特点的描写方法进行创作。这时,学生习作的难度就变低了。因为之前我们已经做好了习作的准备,写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
三、习作单元教学需要关注的问题
1、弄清写人类习作的发展序列。弄清楚这一序列,我们才能在教学中做做到有的放矢。在指导学生学生习作时,能针对性给予引导。尤其是对一些对细节描写掌握得不是很好的同学,可以引导他认知到自己写的是什么,不足之处在哪里。
2、处理好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比重。这一单元的是特别的习作单元,习得作文技术是重点。所以教师可以适当降低对学生感性认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