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7期   作者:刘冬梅
[导读] 从当下教育的发展现状上来看,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态势良好
        刘冬梅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官小学
        摘要:从当下教育的发展现状上来看,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态势良好,正逐渐的朝着培养健全人才的方向发展。在学生的成长中,小学教育既是基础的学习阶段,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的发展尤为重要。而语文学科具有极强的人文性,这也为情感教育的渗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所以,对于小学的语文教学,教师需要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实现情感内容的合理渗透,帮助学生实现综合性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渗透;情感教育
        小学阶段的教育,既是我国的基础教育,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基础。从当下小学生的发展情况来看,其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所以此时进行情感教育是尤为关键的。在小学教育中,语文课程作为一门语言课程,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世界上,则发挥着积极作用。对此,本文分析了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情感教育的优点
        (一)调控作用
        在小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能够对小学生的情感进行调控,引导小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受知识的乐趣,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熏陶作用
        在教学中,对于情感教育的渗透,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在情感氛围的熏陶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
        (三)审美作用
        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融入,则可以引导小学生在观察美、体验美的过程中,实现情感的内化,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升华小学生的情感世界。
        二、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一)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从语文学科的角度来看,语文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同其他课程相比,语文对于情感教育的渗透更具有优势;从文章创作的角度来看,在语文教材中,选录的作品大多是经典文章,这些文章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具有极其丰富的情感资源,而这些资源则非常适合用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此,在语文教学时,教师需要深入的研读教材,对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进行发掘,并将其合理的渗透到教学中,实现学生与文本内容的思想交流,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例如,在《棉鞋里的阳光》一课的教学中,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小峰母子为老人晒棉被、晒棉鞋的过程,来赞扬这种尊老爱幼的这种优良传统。

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对文中人物的动作、对话、心理等活动的描写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感受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增强小学生对道德观念的认知和理解,真正的掌握文章内涵,增强情感教育的效果。
        (二)合理的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设置教学情境,能够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情境中,帮助小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感受到知识的媒体,增强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对于教学的安排,需要教师增强对情境教学的重视,对于情感教育部分的内容创设情境,让小学生在情境中真切的感受到文章中所包含的思想。对于现今的小学生来说,其对于网络技术比较好奇,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赵州桥》一课时,由于条件有限,很多小学生没有真正的见过赵州桥,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赵州桥的图片、视频等,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借助这些图片来将课文中描述的场景呈现给学生,帮助小学生能够深入的掌握文本的内容和思想,激发小学生对于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崇敬之情。
        (三)教师要树立新型教育观念
        在当下的教育中,提倡“生本”理念,所以作为现代化的教师,更要将“生本”理念贯彻到教学中,满足当今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出更多人格健全的人才。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自身的定位,以新型教育理念作为指导,将情感资源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四)重视重点字词的解读
        从小学语文教材上来看,由于小学阶段的语文作为基础性的学习,教材中的内容难度不大,但也存在着一些字词,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些字词具有一定的难度,影响小学生对于文本的进一步理解。所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对重点字词的解读,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其中的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时,教师需要对课文中含有情感意义的字词进行深入的解读,让小学生感受到这些字词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意义,更好的掌握文本的中心思想。例如,在教学《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课时,,笔者对文本中的“铿锵有力”一词进行了解读,不仅将其原意讲述给学生,还将其深层次的含义分析给学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情感。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下的教育理论中,既提倡知识传授及技能的培养,也提倡学生人格的塑造,通过教育的作用,实现学生的健全发展。因此,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需要教师做好情感教育的渗透工作,对于教材中的情感因子进行发掘,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引导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感受语文知识的2情感内容,实现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洁.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218.
        [2]雷乾辉.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20(08):36-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