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倩文
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于洪新城第一小学 辽宁沈阳 110079
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内练习教学的有效性是保证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内练习中,教师要采取创新型的教学手段,将课内练习作为一种巩固学生课堂学习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基于此,本文就围绕小学数学课内练习展开分析,旨在通过以下教学策略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内练习;有效性;策略
引言
在教学中有效的课内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但同样的机械且重复性的练习则会让学生对课堂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课内练习投入一定的精力。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从而对学生学习起到促进性作用。
一、小学课内练习教学现状分析
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要部分,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练习中。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一次简单的测试。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对课堂教学方法及方式进行纠正。但从当前课堂教学形式上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问题。简单来讲,有时候教师设计的课堂练习形式单一,只是将教材中的习题作为课内练习布置给学生。再者就是,学生课堂比较被动,教师在进行课内练习时,不顾及学生课堂练习反馈,给学生十分钟时间之后就将正确答案公布给学生,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依赖感,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因此,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急需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练习活动”的改革之路,所以提出“课堂有效练习的探究与实践”的研究。旨在通过研究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提升小学数学课内练习有效性策略
1.新旧结合,制定针对性的课内练习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都会呈现一定的阶段性,知识点之间都是层层递进的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针对数学知识点进行系统性的课内练习训练。结合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连贯性,在新授之前,应该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准备性练习进行铺垫。铺垫练习的设计,可以减缓学习坡度,降低起点,帮助学生完成新旧知识的过渡,起到搭桥铺路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乘法这一单元内容时,第一小节“卫星运行时间”这节教学内容时,相关例题展示的是“我国人造卫星围绕地球一圈所需时间为114分钟”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课件展示对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个问题发挥学生想象力,让学生自己提出跟这一问题有关的数学问题,并列出计算方式。这样一来, 不仅复习了之前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还为引入新知做了铺垫。之后,教师则根据本节内容采取趣味性的练习,从而让学生喜欢上这样的课堂练习。
2.根据学生课堂反馈,拓展课内练习
针对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的课内练习要算出“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这个主要问题,即“114×21”的结果,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在教学中,我将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够从乘法的意义想到将21拆成20和1来计算,即“114×20=2280,114×1= 114,2280+ 114=2394”,有的同学能用“表格法”计算,甚至有的学生会用竖式进行计算,但“将21拆成7×3”的方法却没有出现。既然学生已经能解决问题了,那没有生成的方法还用呈现吗?我认为是完全有必要呈现的。我设计了如下的练习,让学生尝试填空:
114×21
=114×7×_
=798 ×
学生看到这道练习后恍然大悟,齐声回答可以把21拆成7×3。我追问: 这样算有什么好处?有的学生回答“这样方便我们计算”,还有的学生说“这样的计算更加简便,不易出错。”这时候,教师可以继续追问学生,如果把21拆分成7和3,那么当114×7时候代表什么呢?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来回答。之后,又乘以3代表什么呢?此时,学生就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将计算式的含义表达清楚,进而使练习效果达到理想状态。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教学效果对课外知识点进行有效延伸,从而促进数学练习的有效性提升。
3.从生活出发,提高练习亲切度
数学练习是非常抽象的内容。面对这些抽象的内容,小学生往往因为不懂而放弃练习。因此,在指导学生实践时,教师应该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更多的素材。将练习题与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练习题,让练习题有一定程度的亲和力,使其得到更好、更快的解决方法。例如,在教授“除法”时,在教授新课的内容时,老师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题目:“某天小明的母亲生病了,她的母亲叫小明买药,她妈妈给了小明30元。小明买完药后,为母亲剩回了5元钱,他给母亲买了两种药。每种药的价格是一样的。妈妈问一盒药多少钱?”这样一个与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话题,学生会觉得很亲切,甚至有过类似的经历,所以学生会很小心的计算这个问题。学生计算完这个题目后,老师可以问学生:“老师拿出一本药物手册,让同学来读。学生们读,“每天口服3次,每次5克。”老师问学生一次吃多少药。"这个题目对于一些缺乏生活经验的学生来说是困难的,因为这个题目有一个隐藏的点,就是一片药的重量,所以学生必须先到药盒上找出一片药的重量。在除法计算的方法中,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这些问题被分配给学生。他们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学生们非常积极地参与其中,效果也很好。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内练习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特点进而对课内练习进行有效性的设计。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更多的耐心对学生的课内练习进行研究,进而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每个学生发展的课堂练习,使实践成为小学数学成绩提高的推手。
参考文献:
[1]张子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J].基础教育,2013,(03).
[2]徐继平.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初探[J].中小学教育,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