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计算的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7期   作者:宋文莉
[导读] 计算的过程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地方,小到每天出门购物
        宋文莉
        四川省井研县研城小学校

        摘要:计算的过程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地方,小到每天出门购物,大到投资的可行性分析乃至国家贸易之间的细则规划,无处不体现着计算功能的重要性。而在小学数学的各阶段教学过程中,更是由计算将其串联起来的,一方面它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的精进过程,另一方面它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基础。利用本文我将对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做一个初步较浅的探讨与尝试,以求为今后的实践教学提供一定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兴趣
        在整个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计算学习都显得格外重要,但在实践中,大量的数学教师都会深有体会,大部分学生对于计算的学习态度都是较为抵触的,也提不起兴趣去学习提高计算能力,而正是出于这种心理,教师上课做出的计算教学学生也难以接受消化。为了改善目前这种步履维艰的计算教学现状,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反思以及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在以往的计算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采取的“题海”战术,甚至在某些速算竞赛中,就是考验学生的计算速度,有着大量的计算题等着学生去解决。这就使得学生的心里,计算的形象就等于没完没了的做题,一道做完还有下一道,下一道做完还有下下一道,从而对于计算的态度就变得消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计算教学中,如果要让学生自发主动地进行计算学习,就不得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激发了学生的计算兴趣,才能将被动学习化为主动。关于这方面我考虑了如下几个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计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巧妙地设置一个有趣的学习情境,以提高计算教学的趣味性。首先,可以考虑设置一些贴合学生现实生活的情境。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是现实生活问题的简化体现,教师在参考教学内容的同时,选择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来设计并表现计算内容,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让学生去思考如何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可以创设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情境,促进学生参与学习。小学生的天性就是“好动”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一个开放性和探索性的情境中,通过亲自参与,学生就能获取更广泛的经验;加入学生能多角度,多维度地思考数学问题,就能以巨大的学习热情去应对计算教学。
        2.游戏教学,激发兴趣。每一个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是喜欢玩游戏的,通过设置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寓教于乐,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效率。具体来讲,一方面可以设定一系列的比赛。小孩子都有较强的争胜心,凡事想得第一,也想得到别人的夸奖。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巧妙地设置游戏,让学生拼着学习进步,提升学生的计算热情;另一方面可以考虑加入一些参与度高,趣味性强的小游戏。

小学生不仅乐于参与其中,还能不断提高计算能力,是非常适合的提高学生计算兴趣的途径之一。
        3.引入故事,激发兴趣。小学期间的学生都是非常乐于听故事的,并会聚精会神地沉浸于故事之中。假如能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中外数学家的典型故事或者是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小故事等等来激发学生计算兴趣,那学生也可以从中受益,不知不觉中进行计算能力的提升,提高计算的兴趣与效果。
        二、遵循“循理入法,以理驱法”的原则
        “循理入法,以理驱法”的意思就是:理解算理进而掌握计算方法,以算理来概括、抽象出计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借助生活情境、动手操作等来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算理,高年级还应该结合数的意义进行算理指导。例如:我在教学《口算除法》时,注重引导学生思考80除以20是怎么想的。学生说出了四种想法,我又引导学生一一说说为什么这样想,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被除数里面含有几个除数,并通过小棒图,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算理,并在直观的算理的支撑下,抽象出口算的计算方法。
        三、培养学生坚强的计算意志
        计算练习从来都是需要不断提高耐心,精确性和速度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口算是笔算的基础,而笔算则是口算的精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每天的教学内容,适量为学生增加一些的练习量,既可以是口算,也可以是需要动手的笔算;量不一定要多大,但是一定要天天坚持练习,长此以往就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通过这样长期的训练,既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但是这是一个有层次的过程,难度需要不断提升,开始也不需要过于困难。但是一味简单的计算,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停步不前,训练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去不断探索发现各阶段学生的思维学习困难之处,通过多层次多样化的计算练习,如巧算比赛、一题多解等等,去培养学生的解题意志。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生优秀的计算解题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精确度和计算速度,但这都是建立在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基础上的,并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计算能力,所以在日常的计算教学练习中,教师应当严格要求学生:认真看题,保证数字抄写的正确,这是保证计算效率的前提;认真思考,不要一拿到题就算,而应该先审题,先思考,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再动笔;认真计算,书写规整,尤其是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等,集中精力,条理清晰,不争不抢;认真检查,计算完之后认真验算、改错,确保计算的正确性,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学生计算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即需要课堂上的专注学习,也需要课下的有效练习,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所以,如果想在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不仅是学生,教师也要有耐心、有恒心,通过长期有效的练习,坚持不懈,一抓到底,才能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总之,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也是一个与时俱进但也亘古不变的问题,变数在于方法的更新,不变在于精神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多动脑筋,大胆尝试,这样才能探索到更有实效性的教学办法,同时也需要坚持不断培养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成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