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峰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十月田镇保平小学 572700
摘要:目前新课改政策的实施,对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进行数学知识的讲授外,还需要对学生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采取有针对性、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促进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将自身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最大限度地进行运用,使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得以有效提高。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教学方法实施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动手操作;小学;数学课堂
引言: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及抽象性,对于小学生而言,一方面知识内容较难理解吸收,另一方面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导致课堂学习氛围沉闷乏味,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随着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得到广泛重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为学习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并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想像力及创造力进行培养。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条件创设
(一)资源准备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应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动手操作活动内容进行相关材料的准备,一些徒手操作也需要教师对充分的活动资源进行准备[1]。比如进行简单的动作表演时,需要提供相应的表演操作视频,激发学生的动手操作兴趣;或是为加减计算准备小竹棍;为学生提供小剪刀、纸片等工具,进行各种图形的剪切等。通过丰富、有趣的学习资源和工具,使学生参与动手操作的积极性提高。
(二)活动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教应主要针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培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动手操作,使学生能够在数学活动中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对问题的解决策略能够加以运用,并深切体会成功后的喜悦。在数学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机会,如让学生参与各种拼一拼、剪一剪、量一量、摆一摆等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三)创设合作情境,培养协调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使学生的自主探究、共同提高得以实现。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得到有效培养[2]。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对个人的想像力、创造成进行培养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心讨论,使小组群体活动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协调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二、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的有效开展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并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需要教师加强指导,避免出现动手操作的盲目性,导致此教学方法失去作用和价值。因此为了确保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师在教学活动加强操作的具体指导。
(一)操作常规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通常较为费时,首先需要针对工具使用等,教师需要加以指导,因此为了有效节省时间,教师需要对常分规性的动手操作提早进行训练,比如拿取学具和归还学具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动手操作习惯。
常规操作主要包括了课前准备、学具收拾、认真倾听教师的指导等,另外进行小组合作时,需要事先对学生的分工进行明确,确保操作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恰当指导方法的选择
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教学内容,对适合的指导方法进行合理运用。其中主要包括操作演示法,借助教师示范性演示或学生的操作演示,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并对学生的观察方法、重点及顺序进行有效指导。
在小组合作模式中,根据学生的学性情况进行合理分组,指导学生进行共同学生、互相讨论,发挥各自发挥所长,共同进步。
在教学中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地行指导,通过更生动、直观的操作演示,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促进学生对真正的操作方法进行掌握[3]。
(三)指导时机的把握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充分了解和掌握,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其动手能力有限,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及动手操作训练,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操作能力,因此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独立操作,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三、动手操作教学模式创新
(一)画画
在进行几何知识的课堂教学时,可采取动手画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纸、笔和橡皮,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自己对几何图形进行描画,从而使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记忆有效加深,并确保空间观念的形成。
(二)制作。
在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组织相关的动手制作活动。教师需要在课前准备好相应的材料,其中较为复杂或难收集的材料可由教师提供,使学生的负担减小之外,也使其好奇心和新鲜感增强[4]。
如在进行关于如何进行测量的知识讲授时,可为学生提供土豆,在课前发放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在实际教学中,指导学生完成对土豆的测量,一方面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进行培养。
(三)游戏。
对于小学生而言,游戏是最易于接受、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对游戏环境进行直观的创设,在学生游戏过程中,能够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增强,使学生对数学的实用价值,以及所带来的快乐进行体验和感悟,同时使传统的数学课堂氛围得以有效改善,使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得以有效激发。
结束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贯彻和落实新课改的教育目标,需要在理论知识讲授过程中,加强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的引入,使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提高。在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自身探索精神,对学生想像力、创造力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恩琴 鲍. 浅析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施策略[J]. 国际教育论坛, 2020, 2(2).
[2]冯沁. 浅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策略[J]. 东西南北:教育, 2019(17):0195-0195.
[3]李静.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分析[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9, 000(008):P.262-262.
[4]张昌盛. 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10):16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