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研究综述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7期   作者:梁育瑜
[导读]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梁育瑜
        子江中学 福建省晋江市 362200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学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成为地理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目标,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应引起地理教师足够的重视,教师必须积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局限,采取现代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提高地理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力研究综述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学地理;实践力研究
        引言: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在教育中,实践是学生掌握和理解理论知识、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学地理作为一门既有理科性质又有文科性质的学科,需要学生在实践中把握复杂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将其融会贯通,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反过来学习生活中蕴含的地理知识。身为中学地理教师,要意识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以核心素养理念为导向,探索和创新不同的教学途径。
一、地理实践力概念与培养意义
        (1)地理实践力概念
        地理实践力,指的是充分掌握地图等地理学科工具,运用地理类实验完成模拟演示,强化地理视角的观测,促成户外考察与野外地理性考察调查,实现生活定位,指导出行交通安全,需要掌握的综合品质与能力。
        (2)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意义
        在中学阶段,地理学科教学中专业课程的设计均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关联,体现出超强实践性。在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应掌握图表绘制、工具自制、实验演示、户外考察、野外调查、社会调查等实践性内容。随着地理实践力的不断培养,中学生能够掌握更加直接有效的地理学研究方法,科学实施各种实践活动,增强地理实践能力,优质地理知识体系,激发学科兴趣,增强自身运用地理理论的技巧,改善自身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综合素质。
        二、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
        (1)以情感和观念为切入点,对学生的实践意识进行培养。
        实践中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主要是情感意识较为淡薄,教师应在实践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的提出自己的想法,注重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不良影响,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在地理的实践探究中,同时也结合全球环境的问题、水土的流失等,注重对学生的情感熏陶,调动学生的情绪意识,结合地理的问题形成精神力的影响。比如,在学习旅游一节时,教师可以先提出旅游业属于无烟工业的一种的观点,学生会对这一观点产生质疑:旅游期间会产生大量的汽车尾气,从而加重固体废弃物的污染现象。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入绿岛山庄旅游区的开发现状,对旅游期间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讲解,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前提下,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在发展旅游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在旅游景点看到垃圾要捡起来,劝阻人们不要在旅游景点中刻画的意识,为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打下基础。
        (2)改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教师应充分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分组,或者独立的展开实践,亲自参与实践互动才能够进一步的深化理解地理问题,在互动中,将学生视为主体角色,鼓动学生创新思考。比如,在地理“大气的水平运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硬纸板制作不同颜色的箭头用以代表地转偏向力,然后用小图钉将箭头连在一起,用胶水固定地转偏向力和风向,并使二者垂直,让学生手动操作,直观感受风在受到不同的作用力时,其偏转方向也有所不同。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提中学学地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设计实践活动,培养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活动经验,要求学生具备地理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地理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解决方案实施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实质上是地理知识在真实情境中学以致用的体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用实践验证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如在教学《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之后,教师可布置学生调查当地水资源污染状况的社会实践任务,让学生确定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制定调查研究方案。教师可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通过上网、采访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收集更多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出当地水资源的变化情况以及污染状况,并因地制宜地提出解决方案,用以改善水资源污染问题。通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活动,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发展。
        三、核心素养下地理课堂教学开展的措施
        (1)合理借助教材 激发学习兴趣
        地理教材每个章节开头均有一段引言,再加上教材自身附带的引言,两者相结合就形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良好途径。地理教师可借助教材章节前言和引言部分创设情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提高地理教学效率。以“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一课为例,教师引用一段引言:当前环境问题成为社会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地理教师适时提出问题:“面对日益恶劣的社会环境和生存空间,我们真的能熟视无睹和无动于衷吗?”让学生重视人与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
        (2)组建合作小组,分角色进行合作讨论交流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首要部分就是人地协调观。教师还要强化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让地理核心素养中的一线三面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完美的体现,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具备相应的认识、理解和判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人地矛盾的实例,激发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进行讨论,甚至可以让学生进行辩论。合作小组的组建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同组异质的原则以每组4-6人为宜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同时对于小组内的分工角色教师要引导学生轮流扮演,以便让学生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
        (3)创设生活化地理教学情境
        创设生活化地理教学情境,可使地理知识呈现得形象而生动,益于学生理解。良好的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准确把握课堂主题,在生活化教学情境中加强对于课堂重点的掌握,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地势和地形》的内容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地形区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猜测不同图片分别是我国哪个地方的风光。学生在形象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中可深入了解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进而掌握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提高他们的地理课堂参与度。在《经济发展差异》的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及优势资源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国家经济发展应因地制宜,走出自己的特色,教师还可将本地区与国内其他地区相对比,引导学生理解亚洲各国经济存在差异的原因。生活化教学情境中,抽象的地理知识以具体形象的生活问题来呈现,学生的多重感官得以调动,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表达,营造浓厚的地理课堂学习氛围。
        结语: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也是重要內容。地理教师应该坚持贯彻育人的教育目标,在课程改革中积极探索和高度推进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这就要求不仅仅要注重教学方式的优化和改进,增强学生的主体体验,还应广泛开展模拟演示、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提升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宫美荣.初中教学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浅谈[J].才智,2017(34):141.
        [2]陈卫军.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8(8):56,62.
        [3]赵巧燕.试论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7(24):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