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梦丽
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实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已成为体育专业教学与改革的重点。另外,田径作为各种运动的基础,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全面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田径教学能力,是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整体水平,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及教师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田径教学;问题;策略
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学科,因而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以核心素养为指导,为学生设计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培养目标及实践途径。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体育运动能力,更要着眼于学生的个体终身和未来发展,从而使学生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发展需求。简单地说,体育核心素养包括学生的健康行为、体育技能及体育品德。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田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内容及方法,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和参与体育课堂活动,进而提高田径教学质量。本文对核心素养理念下中学田径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核心素养简介
“核心素养”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早在1997年就提出的概念,其作为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指标也在诸多国家得到发展。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因此从结构上看,基于中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建。此外,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
二、体育核心素养概述
体育核心素养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
运动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运动技能和相关健康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的能力,伴随着思维、理解和感悟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先决条件。
健身实践能力是指学生为完成设定的体育锻炼任务,联系实际采取的有意参与、强化练习、比赛运用和持续健身的决策能力,伴随着动机、态度及价值观取向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实现载体。
体育核心素养是确定体育学科课程标准、体育学科知识体系、体育学科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和导向。体育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三、中学体育田径教学现存问题
1、技术难度较高。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体育教学除了要指导学生掌握田径运动的相关技能外,还需要以提升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进行教学。现有的田径教学内容过分地强调了动作的规范性和技术的技能性,忽视了学生具备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还有身心发展情况。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田径运动受到了很多学生的排斥,认为田径运动非常枯燥,没有任何锻炼意义,技术的结构比较复杂,同时安全性不高,学生们不易掌握运动技术,自然也对田径教学提不起兴趣。
田径运动属于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能有效增强中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中学生田径教学非常重要。
2、不符合少年身心发展特点。中学生年龄还不够成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育迅速,同时自身抽象思维能力较差,骨骼的弹性较大,硬度较小,在运动中很容易弯曲造成畸形。中学生的肌肉能力较差,运动耐力较小,容易疲劳,但身体恢复较快。体能会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进行变化,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对于体能的发展开始便显出明显的年龄和性别特征。在体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目前很多中学体育教师忽视了中学生身体体能的发展特点,一味地按照理论知识进行教学,在教学中缺乏针对性,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负面作用。
3、田径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比较缺乏。虽然田径运动对设施与场地的要求不是很高,但基本的场地与器材数量质量是田径教学正常开展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基础,是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部分中学的田径运动场地与设施建设较差,学生学习田径运动项目过程中的安全保障较低,难以达到田径运动项目的学习要求,导致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也逐渐降低。
四、核心素养理念下中学田径教学的策略
1、更新田径教学的教学理念。首先,教师在进行体育课程教学前,要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情景式教学。其次,教师要根据设立的教学方案设定相对应的教学目标,例如可将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以此来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最后,教师需选择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通过使用情景式教学,创造一个比较轻松的氛围,使学生参加进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当前的体育课程能更加具备活力,通过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更好地在课堂中投入,增强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2、优化田径教学课程体系。田径是“运动之母”,田径教学在学校体育开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体育的学科特点,综合国内外研究显示我国田径的教学课程体系是多元化、发展化的。以体育技术为基础去构建田径教学课程体系,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立基础田径课程与进阶田径课程两阶段,每个阶段应设立若干门小课程并建立衔接体系。另外,不同层次的内容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学生的适应能力也有所不同。田径教学课程体系的完善和优化,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质量。
3、调整田径教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在田径教学中,教学内容不仅要有运动技能及身体健康,还需对学生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进行教学。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在田径教学课程安排时,学生可将田径相关的基本技能所掌握为基本前提,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田径项目教学,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体质。在此基础上,学校及教师应进一步发展民族体育,从而使自身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及充实,使学生在田径教学中,不但能学到相应的体育知识,身心上的健康也能得到增强,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所以教师要对田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及优化,除了要对学生实践的重视,使学生能更加熟练地掌握运动技能,还要重视学生心理上的问题,增强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从而使学生能健康成长。
4、创新田径教学方式。为了确保田径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教学方式上应保证其可操作性。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游戏、竞赛等形式,提升学生的田径运动学习兴趣。
传统的田径教学方式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而“寓教于乐”的方式对提高学生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及积极性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寓教于乐”字面理解为将教育寄予在乐趣里,即教育要通过艺术和美的形式来进行。若田径教学方式以“寓教于乐”为基础,以情施教,学生们带着兴趣参与体育运动,自然能感受到过程中的乐趣,激发自身的潜能与学习的源动力,从而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淑艳.核心素养理念下对田径教学的几点思考[J].体育学刊,2018(05).
[2]詹建国.体育教育田径教学现存问题[J].田径,2015(02).
[3]王焕贵.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对中学生田径教学的几点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