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整合,提高教学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7期   作者:李春侠
[导读]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李春侠
        陕西省略阳县东关小学  陕西  略阳 724300
        摘要:《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实验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通过认真观察、认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 变分步为同步   变难为易   变缺为整
        一.变分步为同步。
        教材中一课中会有几个有联系的实验,有些实验的递进关系就必须一个一个完成,才能让学生获取相关的知识和方法,有些实验是并列关系并且用时较长,如果让学生一个一个完成40分钟时很难完成的,这时就可以将这些实验变分步为同步进行,不但学生在40分钟内有一个完整的体验,还可以完成教学任务。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蚯蚓的选择》,让学生做两个实验:实验一准备一个长方形盒子,盒子里面涂成黑色,盒子的盖子的一端剪掉一块。将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反复几次。实验二准备一个盒子,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的,一端铺干燥的。将捉来的蚯蚓10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五分钟后,打开盒子观察,反复几次。两个实验属于并列关系,每个实验要至少做3次才能达到反复观察的要求,而每一次都需要5分钟的等待时间,前面还有学生设计实验的过程。这就可以将实验一设计好后开始做,在等待的过程中,完成实验二的设计并开始做。这样两个实验交叉进行,既让蚯蚓有充分的时间选择,又能达到反复观察的要求,使得我们得到的数据更科学。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是浮》中有三个实验:实验一是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让学生讲7样物体放入水中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实验二将橡皮、苹果(将教材中的萝卜换成了苹果,萝卜的沉浮情况会有不同,但是苹果在水中是浮更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体积变小、重量变轻之后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实验三是将回形针、塑料块体积变大、重量变重之后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实验二和实验三是并列的关系,但与实验一是递进关系。这一课每个实验都要先预测并填写理由,再做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如果一个一个做是比较难完成的,就可以将实验二和实验三同时进行,并将两个实验的记录表印制在一起,便于学生填写、观察、比较。
        二.变难为易。
        教材中有一些实验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就需要教师根据学情,找准学生实验的难点,制定切实有效的方法,以引导学生能够突破难点,提高能力。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八课《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材要求称出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河浓盐水的轻重,通过轻重比较发现同体积的清水比同体积的马铃薯轻,所以在清水中马铃薯清;同体积的浓盐水比同体积的马铃薯重,所以在浓盐水中马铃薯浮。学生要用天平称量出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浓盐水的重量,首先天平的使用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学生测量误差会比较大。其次同体积的马铃薯与浓盐水的重量之差很小,因此学生测量后会得出相反的数据。可以对此实验进行改革,把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浓盐水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烧杯中,将装有马铃薯的烧杯放在天平左盘上(托盘上放有相同质量的纸),右边托盘上先放装有清水的烧杯,右边托盘上翘,说明同体积的清水比同体积的马铃薯质量轻。再取下装清水的烧杯,放上装浓盐水的烧杯,左边的托盘上翘,说明同体积的浓盐水比同体积的马铃薯的质量重。通过这样直接的比较,不但操作简单,而且更形象的可以看出它们的关系,还避免因为操作带来了相反结论。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什么一年有四季》,学生要模拟地球的公转,测量地球在公转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四个点ABCD上立杆的影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要测球面上立杆的影长,还要模拟地球自西向东的公转,同时一直要保证地轴指向北极,这些都对孩子的挑战是比较大的。为降低操作难度,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公转轨道图,在图上标清北的方向,A点则是西,B点南,C点东,D点北。在每个点画一个圆圈,其大小与模拟地球仪的底座大小相同。在每个圈的南边画一个黑点表示北极,让学生在每个点将地轴的延长线对准黑点,这样就能保证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未测量球面上的影长,可以做一个纸板画上刻度在刻度起点做订一个订书针让它与刻度线垂直,在测量时,让学生将订书针与立杆紧紧结合在一起,这样就能是刻度尺与立杆垂直准确读数了。
        三.变缺为整。
        在教材的解读中我们不难发现教材知识点一些不完整或者出现学生没有学过的概念和技能,使得学生在知识的结构上出现了断层和方法上的缺失,影响了孩子的探究,对于这些缺失我们就应该及时地进行补充使整个认知更完整、更深刻。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第二个活动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让学生比较填写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记录表,其中有一览是比较四者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前三者学生在前一课都做过实验,但是高锰酸钾的过滤实验教材中并未提过,学生对于这一点也非常好奇,就应该让学生补充做这个实验再填写,孩子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染色的液体过滤后滤纸上并未留下任何颜色,多么神奇的科学呀!魅力的种子此刻已经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了。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生要接触到有关体积、升这样的概念,这些概念是学生在数学五年级下册后面才正式学习的,如果前期没有任何的补充孩子是无法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的,因此教师可以将这部分内容挪至数学学习之后再教学,也可以提前给学生进行补充后再教学,让孩子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
        在小学科学教材中的大量实验,各有其侧重点,但是共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这也是最能吸引学生的地方。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每个实验所包含的教育性是多元的,所以我们要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内容,结合学生认知水平,设计、整合实验,组织好实验过程的相关活动,使学生在实验中,学会技能方法,获得科学知识,养成科学精神,充分发挥科学实验在科学课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 张庆.??学周刊.?2019(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