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上门工作新尝试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7期   作者:曹静
[导读] 送教上门是专为因身体残疾无法到校就读的儿童少年提供的一种接受义务教育的教育模式
        曹静
        辽宁省大石桥市特殊教育学校115100
        摘要:送教上门是专为因身体残疾无法到校就读的儿童少年提供的一种接受义务教育的教育模式,需要进行个别化教育,用兴趣爱好助推,发挥家校合力,促进学生成长。
        关键词:送教上门 残疾儿童少年 义务教育 个别化教育 教育公平
        随着国家《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和省、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的实施,送教上门工作正在全面开展。
        送教上门是专为身体残疾无法到校就读的疾儿童少年提供的一种接受义务教育的教育模式,是在全纳教育思想影响下,开展特殊教育“个别化教育” 的实施形式之一。
        送教上门工作体现教育公平,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做了以下粗浅的尝试:
        一、进行个别化教育。
        送教上门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残疾表现,他们的心理水平和认知能力相差很大。送教老师经过走访调查,给每个学生量身制定“学期送教上门计划”,据此设计每个学生特需的“个别化教育方案”,进行适合学生需求的个别化教育。方案兼顾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结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等,一人一案,一周一案,真正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同时,在“送教上门”的过程中,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方案”,根据学生变化的学习情况和进程,适时动态修改、生成“方案”,做到因时而化、随机应变,满足学生不断发展变化的学习、康复需求,使学生学的好、见成效,充分体现“以学定教,以教促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送教前,每位送教教师与家长电话真诚沟通、耐心交流,了解了孩子的生活、生理、兴趣及家庭教育等情况,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家长在教育上遇到的困难,为他们量身定制了合适的个别教学计划、准备好针对性送教内容。
        送教中,及时了解这些重度学生近期的状况,并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教授、家庭生活指导和心理辅导等。对家长进行有关特殊儿童护理与教育方面知识,教给家长如何训练和康复特殊孩子,使殊孩子更好的接受正规的教育,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用兴趣爱好助推送教工作。
        学生的个别化教育方案是根据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结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等量身设计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投其所好,引导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完成康复训练。
        例如:苏某平时靠家长穿衣,为了训练其生活自理能力,老师设计了“我是服装小模特”情境,和他一起穿衣、表扬。苏某非常高兴,积极自己穿衣服、鞋子。表扬之后,再把录像放给他看。慢慢的,他会自己穿衣、穿鞋了。
        他只会用左手拿东西,很少用右手。虽然认识汉字和数字,但不会握笔书写。家长希望孩子能学会用右手握笔,写一些简单的字。我们老师就想方设法的训练他的右手。为了训练他手指灵活性,经常让他捡花生、玉米或豆子。这个过程很吃力,很漫长,很枯燥。送教老师利用平板电脑创设捡豆子游戏,激发他练习的积极性。每次五分钟的捡豆子游戏,他都兴趣盎然的按要求参与,手指的灵活性和力度在不断增强,终于会握笔写字了。家长看在眼里,乐在心上人。
        送教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或教具、学具等,结合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创设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提高“送教上门”效益,促进学生又好又快发展。
        由于游戏的开展和师生的有效互动,改变了枯燥、乏味的机械学习和康复训练,提高了学生学习、康复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了送教效益。


        三、家校结合提高送教质量。
        “送教上门”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协作,我们要征得家长的积极配合。
        (一)家长除了在上课过程中配合老师安抚学生情绪、解决突发情况外,还要求家长配合老师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完成家庭作业和自我康复训练,家校结合,共同发力,提高“送教上门”工作质量。
        例如:范某小朋友,初见她,给我们的印象是很干净,说话声音细小,含糊不清,手指无力,保姆扶她坐起时虽很吃力,但很坚强。尽管如此,她还是很配合老师们的。老师教她抓放手指,开始时,大拇指始终是弯曲的,在每次送教结束时都给家长布置训练任务,嘱托她反复练习。老师教她捏取配对,尽管完成的不是很好,她也很尽力,有太强的学习欲望!在老师反复训练过程中,在家长的大力配合下,她不怕轻微的疼痛,最后能把五指全放开了,而且有一定的捏取力量了。
        (二)每次送教结束后,家长都要填写送教工作单中的“反馈意见”,便于我们及时了解家长的意愿。
    家长反馈意见有教育、看富内容,最多的是表达对送教老师的感激。我们倍感欣慰,更坚定了送教上门的决心。
        (三)建立“送教上门”微信群,及时沟通,相互研究,解决“送教上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学生家长答疑解惑,更好的促进“送教上门”工作的开展。
        微信的即时性,打破了空间、时间的局限,家长和老师随时沟通,及时咨询学生学习、康复方面的问题。家校结合,较好的促进了受教学生的进步和康复。
四、促进学生成长。
        “送教上门”是解决中、重度残疾学生接受优质特殊教育的手段,目的是促进特殊学生的成长。为了使每位特殊孩子都有进步和提高,送教老师们从细微处入手,给予每位孩子以最大的关心和帮助,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有计划、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制定适合的文化学习内容、生活辅助内容,并即时展开教学。送教前,我们认真备课,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将教学目标定位于:从生活实际出发,帮助智障儿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送教上门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师将动作分解,每一个动作都重复多次,反复演示,手把手教学,直到孩子能较为熟练地掌握。 智障儿童的进步是缓慢的。在送教过程中,每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你真行!”“你真棒!”几乎成为了我校送教上门老师的“口头禅”。教学过程不求快、不求多,只求孩子们有进步。看到残疾儿童进步了、性格开朗了、自信了、看到家长脸上有笑容了,还有每次送教前孩子、家长对送教老师的期盼和送教后的不舍,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送教的重要性和成就感。
        (一)每学期,我们都举行一次送教上门工作交流活动,老师们互相交流送教孩子的不同情况,利用自己学科教学的优势,进行扎实有效的送教上门指导工作。我们希望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早日让这些孩子快乐起来,奔向美好的明天。同时,在交流中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力争为这些孩子和家庭带去更加专业的康复理念和方法。
        (二)每学期“送教上门”工作结束前,教师都对学生一学期的学习进行考评。考评采用试卷测试、体能测试、言语沟通、精细动作测评、情绪行为控制等方式,并得出考评结果,检验学生的成长情况。考评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家长,指出学生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建议家长在假期里需要关注学生的方向,弥补学生的学习缺陷。同时,考评结果也作为该生下学期送交计划制定的主要参考依据。通过考评结果我们发现,无论在情感、态度、认知、身体康复、言语、社会适应行为、沟通、知觉动作、学科领域等方面,学生都有显著提高,达到促进学生成长的目的。
        “送教上门”要持之以恒,送教到位。要不断总结经验,反思不足,用理论指导实践,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精心取舍,注重实效,力争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我们相信,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爱之下,送教上门的这些学生一定能够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希望这些孩子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绽放笑容,迎着阳光奔跑。
参考文献:
《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
《辽宁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