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英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华舍中心幼儿园 浙江绍兴 312000
绍兴市柯桥区华舍中心幼儿园地处经济发达的江南水乡绍兴,是一所省二级幼儿园,规模比较大,一共有新园、兴华、绸缎三个园区。如何用一种精神来滋养师生?我们这几年积极推进了书香校园建设。
一、统一认识,思想引领
古人云,读书,实乃天下第一好事。我们打开书,用心读,让书在心中生根,就是将书当作种子播撒在心田里。那打开的书页就是伸展的绿叶,文字就是翠绿的嫩芽。我们在心田里种不同的书,收获不同的知识,汲取不同的精神养料。我们要学会种不同的“书”,要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在阅读中汲取知识和修心养性,以期遇到更好的自己。
种下一本本书,让感悟长成生命中茂密的树林,往往都绕不过三个问题: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
“为什么读”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很多在职教师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但普遍的问题是没时间,“每天忙于组织孩子的一日生活,吃喝拉撒,哪有时间看书学习?”朱光潜在上世纪20年代写给青年人的信中说:“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许多人的学问都是在忙中做成的。”有的老师越忙越不读书,越不读书越忙;而有的老师越忙越要读书,越读书越悠闲。待在“书林子”里的时间越长,你的收获就越多。总有一天,你会惊喜地发现,你的心灵有树林的生机,有鲜花的绚丽,有果实的甜蜜,这是多么美好的人生啊!
“读什么”这个问题许多大咖已有共识,如朱光潜认为:“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既然书读不完,就需要精选。“与其读千卷万卷的诗集,不如读一部《国风》或《古诗十九首》,与其读千卷万卷谈古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读书不在多,贵在精而要,阅读经典、阅读原著。
“怎么读”是这三个问题中最复杂的一个。我们幼儿园近几年在“书香校园”创建活动中尝试了一些方法,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二、读有方法,事倍功半
1.把书搭配着读
数书同读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多读些书,可以将理性的书与感性的书交替着读,以免枯燥而停滞在理性书里。比如推荐教师读《理想国》《爱弥儿》,以带来教育启迪,提升职业幸福感。但如果只读这类书,视野会变得狭窄,思维会走向逼仄。而对于管理者,我们还一起读德鲁克、稻盛和夫、松下幸之助的书,发现这类书最终都指向一个“人”字,都是无限激发人的正能量,读到最后都是人生智慧。如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主要描述了如何通过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行动对策,来排除威胁组织效率和事业成功的“学习障碍”。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执行四原则》,引导我们如何在日常事务的笼罩下去执行我们最重要的战略计划。
2.把书重温着读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朱光潜认为,与其读十部无关紧要的书,不如用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是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咏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心花意乱,空手而归。”有一些经典好书能够对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产生积极影响,如果没有重读,你就失去了与一本好书真正结缘的可能。
3.把书找出来读
困惑是一种很好的“饵”,我们鼓励教师要有问题意识,每一阶段都要用一两个问题来困扰自己,这些问题就来自于平常教学中,如目前出现了较多感统失调的孩子,教师就围绕这一问题开展主题阅读,边读书边实践,这种阅读是高质量的阅读,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快车道。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管建刚曾为自己建立了“阅读中枢”,两三年研读一个专题,十来年过去之后,就有了好几块“阅读中枢”,一块一块的“阅读中枢”会在某一天相互链接起来,以前星星点点的东西会汇聚到一条河流里,形成一个大的“阅读中枢”,那就是融会贯通。
4.把书分享着读
读书,应该是一种交流:与自己交流,安顿好自己的心灵和灵魂;与别人交流,与作者亲切会谈。在解决读书的出入问题上,成立教师书友会,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方法。可一月一次,除邀请名师过来之外,更可让组员自我分享,或讲自己的读书经历,或介绍一两本自己喜爱的书,可做成ppt,或增加“为你朗读”环节,由老师朗诵自己喜爱的或自己创作的诗文,可配乐也可配图。“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教别人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艾德勒说:“你真想拥有一本书,你就把它讲出来。”余秋雨先生也说:“一个不被挖掘、不被表述的灵魂是深刻不了、开阔不了的。不被表述的灵魂无法不断地获得重组。不断地表述实际上就是在不断地组建自己的灵魂。”
5.找人结伴而读
读书,有时是读者与作者无声的对话,有时需要同伴的有声对话。找一两个同事一起读同一本书,会别有一番味道。当你激动得
需要分享自己的感受时,同伴的交流让你满足感倍增;当你另有想法时,与同伴面对面的交流碰撞,那豁然开朗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结伴读能起到补充答疑解惑的作用,也能在你偷懒时,悄悄推你向前。
6.读写结合着读
周国平说:“就一般经验说,对于写作有浓厚兴趣的人对于阅读也自然有浓厚的兴趣。不知写作甘苦的人纵然多阅读也大半不能深入。自己多写作,对旁人的作品决不会轻松放过。所以训练写作即间接训练阅读。”如果只阅读不动笔,容易养成眼高手低的毛病。其实,手低者眼也未必高,自己没有亲身体验写作的甘苦,对于旁人的作品难免有隔靴搔痒之感。
三、创设环境,浸润阅读
1.设公共阅读区,让幼儿随时可读
我们倡导只要走进幼儿园幼儿就会与图书相伴,在每个园区都设有公共阅读区,摆放着精巧别致的图书架和舒适的沙发,一本本精美的图画书吸引着家长和幼儿。设立主题阅读绘本区域,幼儿生活习惯培养中,围绕幼儿的饮食、交往、情绪体验以及所表现出的个性化的需要等方面,选择适宜的图书引导幼儿与之对话,使图书成为了幼儿的良师益友。
2.多元阅读体验,让幼儿爱上阅读
教师鼓励幼儿运用绘画、泥工、拼摆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与同伴合作仿编、创作新的图书,幼儿既是小读者又是小作者,更加有效的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在欣赏图画书的基础上开展表演游戏,是幼儿对图画书兴趣的有益延伸,也是多维度深化对图书画艺术美感知和理解的过程。在表演过程中,幼儿从场景的创设到角色选择,再到全身心感受再现图书内容和角色特点,不断丰富、拓展甚至超越了对图画书本身的理解。
4.亲子绘本阅读,让幼儿享受阅读
我们通过家长钉钉群、微信群或QQ群,向家长推荐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
定期举办亲子阅读指导会,引导家长和孩子阅读。一本绘本三种读法:看图读、看文字读、自己创编故事读。亲子阅读有利于亲子沟通,有利于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还利用家长会,让家长分享亲子阅读的体会、心得、感受,评选书香家庭、书香宝宝。让孩子阅读有榜样,激励孩子养成爱阅读、善阅读的好习惯。
种书——心灵阅读,应该成为一场破冰之旅,一点点凿破自私、狭隘、庸俗、冷漠、陈旧、呆滞、局限……随之一个明净的、流动的水面逐渐清晰地呈现出来。读书,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通过阅读,能让我们逐渐摆脱平庸,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才思不断,新水长流。